強軍征途|守島戰士:平凡鑄就偉大,細微蘊藏溫情
南海海面廣闊而沉靜,一座島在海上矗立。南部戰區海軍某潛艇部隊,駐紮在島上,枕戈待旦,時刻守衛祖國南方的海防線。島上一處明顯的標語,列著4個大字:以島為家。
島,給予戰士們家一樣的欣喜、擔憂、熱盼和期待。幾近退役的老兵,曾經將青春的汗水澆灌在這片土地上;年輕的新兵,又為島持續帶來歡樂與激情。
島,是戰士們共同家園,是奮鬥的熱土,是鐵一般誓言深深紮根的地方。這裡,不僅要有盛夏驕陽一樣的熱血拼搏,更要有潮漲潮落、斗轉星移一樣的執著與恒久。
晨
軍營裏的炊煙
天還沒亮,在大多數戰士還在酣睡時,炊事員們已經起床,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遇到潛艇戰士要出海的時候,老班長侯必雙淩晨4點半就得開始著手準備,領著幾位炊事員在廚房裏洗摘切揉,緊張而有序地忙個不停。
俗話説:“百人百味,眾口難調。”軍隊裏官兵來自五湖四海,人數眾多,想滿足每個人的口味,絕非易事。
平日,侯必雙會細心留意每一條艇的官兵喜歡吃什麼菜式品種。“總體而言,部隊比較喜歡吃重口味的菜,如開胃菜、水煮魚、糖醋裏脊、幹煸魚、毛血旺等等。”
常常一道菜肴,侯必雙還要做兩種口味,一道是辣的,另一道是清淡的,以適應不同地域戰士的口味。每一餐結束後,這位老班長也習慣向戰友同志多打聽,是否滿意今天的飯菜,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老班長于1993年12月入伍,此前在深圳一家工廠當領班,受老闆賞識。某天在電視上,看到人民海軍威武的身姿,這一眼讓他改變了許多。侯必雙毅然辭去工作,投身軍營。
剛開始,侯必雙對廚藝一竅不通。他的第一位老師,是一位廣東廚師。“廚藝也是一門技術,是系統性的工種,要做好一道菜,很不容易。既然選擇了要為潛艇服務,你就要好好學,把技術掌握好。”時隔近三十年,老師的一番話依然讓他銘記。
從當初的新兵,到如今的一級軍士長,這位炊事班班長28年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部隊飲食保障任務,先後榮立三等功3次。
侯必雙大概每週會嘗試一道創新菜,把菜品的製作方法記錄在日記本上,如今其烹飪筆記已經超過5萬字。該筆記猶如一部百科全書,涵蓋東北菜、粵菜、川菜、湘菜等不同菜係,每一道食材都在其中閃耀綻放。
他笑著分享:“最近天氣炎熱,上周在網上學的一個創新菜——苦瓜釀香蕉,將塞好的苦瓜切片,再潑上麥芽糖,放入枸杞。戰友嘗後都感覺很清涼,讚不絕口。”
在侯必雙心中,潛艇兵一直是很神聖的。“要為戰友保障好伙食,伙食好了才有戰鬥力,才能為國家盡貢獻。”他説。
潛艇兵在遠航時,最缺乏的是新鮮蔬菜,有時候一次出海即幾十天。為此,戰士們每次凱旋,侯必雙都會特別注意新鮮蔬果的保障。
在軍營裏,對待新兵徒弟,他如同慈祥的老父親,耐心講解,手把手教,讓他們從不會切菜,不會顛勺的新人,逐步成長為專業骨幹。不僅是廚藝上,若是所帶徒弟遇到生活上的困難和壓力,侯必雙還坦然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推心置腹,予以排解。
菜肴是愛的傳遞,不僅是弟兄情誼的愛,也是對家人們的愛。由於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時間不多,只要有機會回家,侯必雙定然為家人獻上一桌豐盛的菜肴。只要看到家人們喜歡他所燒的菜,他便深感滿足。
菜有五味,酸甜苦辣鹹,倣若人生。老班長侯必雙,通過對食材調料的多元搭配,對火候的把控,烹就成一道道暖入人心的菜肴。
午
暖陽下的微笑
走進王志國宿舍,床舖整齊,幾案潔凈。窗外樹木沐浴在夏日陽光下,綠影婆娑,一縷陽光自窗戶打入,為房舍內描上幾筆色彩,亦添上了幾分活潑生機。
王志國是潛艇部隊一級軍士長,于1994年12月入伍,自2005年來到島上,至今已有17年,一直從事魚水雷保障工作,主要職責就是保障雷彈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確保隨時可用。這類工作講求專業性和嚴謹。“一定要按照相關步驟和要求操作,細緻到所使用的酒精純度也有相關具體要求,必須牢記。”王志國説。
17年來,他見證著營地的建設,從一片荒蕪,逐漸地,新宿舍、新廠房、新游泳池、新足球場等相繼從土地裏“長”了出來,他們如同耕作者,用汗水和勞作,讓這株大樹茁壯成長。
採訪交談間,王志國每説一句話,其樸素的臉龐總是挂起一抹溫馨的微笑,有一種令人難忘的親和力,如同窗前那一抹暖陽下的綠影。他常説“既來之,則安之”。對未來,王志國總是保持一種與生俱來的樂觀和闊達。
這種態度也在他多年來的“幫傳帶”工作中得到體現,對待徒弟,王志國總以兄弟一般相處。在教授新來的士兵時,他常用正面引導的辦法,而非命令式的態度,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手把手帶著新兵從每一項最基礎的操作做起。
回首過往,王志國常常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平常的工作。但同時,魚雷作為潛艇的武器,如同子彈之於槍一樣重要,28年的從軍生涯裏,其經手的每一條魚雷都能達到潛艇部隊的使用要求,這也讓他感到發自內心的自豪。
兩年後,王志國將退役。他希望在這2年的時光中,能夠把自己多年所積累的經驗全部傳給部隊後來的戰友。他説:“近30年的堅守,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這就是我們的價值。”
暮
夕陽下的漫步
張興義和邱玲玲夫妻二人所在部隊駐紮在國家一類海島。
他們均生於1991年,生日僅差3天,船上工作的張興義和岸勤部工作的邱玲玲本沒有交集,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們在軍營相遇。那是2016年的一次歌咏比賽,邱玲玲第一次上臺做主持人,心情特別緊張。有播音主持特長的張興義耐心傳授她主持經驗,並協助她把詞背好。
隨後的日子裏,他們常常在微信裏聊天,感情逐漸升溫。“那時候覺得這位女同志很投緣,有説不盡的話。”張興義説。這兩位年輕人聊著將來的打算、以後的規劃,特別是對軍人的理解有著共同的價值觀。
成為戀人後,兩人在晚飯後順著沿海的小徑,在夕陽底下徒步。“當時還沒正式結婚,擔心被長官發現,總會叫上各自的好朋友一起隨行。”張興義笑著説。漫長的海岸線,緩緩下墜的夕陽,燥熱潮濕的風,深藍色的海……而他們的眼中所關注的,只有對方。
認識一年後,張興義向邱玲玲求婚。當天,他寫給了妻子很多紙條,其中一張讓妻子印象深刻——“我們一起守護祖國,也守護我們的家。”
男孩子出海遠航前,都為她把宿捨得水桶灌滿,擔心她提不上樓。而知道男孩子要遠航,女孩子又默默為他而擔心。“出航就是出征,出海就是戰鬥”。有時候,由於任務保密,出發時也不能讓妻子知道。邱玲玲默默在家裏守候,晚上因擔心而失眠,起床翻開日記本把事情記錄下來,暗自給自己打氣,丈夫一定會平安回來。
待艇靠岸了。張興義每次第一時間取回手機,必定給妻子發送一條報平安的消息。
如今,雖然兩人同在一個軍營,然而由於工作繁忙,直線2公里的距離,一週也難以相見。有了寶寶以後,家庭的事情也多起來,累到極致的時候,邱玲玲很想多一個人分擔幫忙。但轉念一想,自己也是軍人,要有使命擔當。她從心底裏理解丈夫,“我們既是愛人,也是戰友,我們要共同保衛祖國。”
“因為部隊才有了我這個家,是部隊培養了我。”張興義説,“只要部隊還需要我,我願意一直幹下去!”
“我也是。”邱玲玲望著丈夫,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蔚藍的大海浪潮起伏,時有暴風吹卷,時有烈日炙烤,然則浪花與浪花數十年如一日的攜手相連,堅定,飽滿,承載著巨輪徐徐向前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