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海創新發展一路向前

2022-07-19 11:37: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囑託、砥礪奮進,譜寫了新時代上海接續奮鬥、創造奇跡的新篇章。

  上海是一座光榮的城市,是一座不斷創造奇跡的城市。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上海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發展新空間

  漫步在上海楊浦濱江地帶,綠道蜿蜒,白鷺翩飛,曾經的“工業銹帶”已變身為“生活秀帶”。年逾九旬的全國勞動模範黃寶妹出現在上海楊浦濱江人民城市規劃展示館的互動直播間裏,給南來北往的人們講述楊浦濱江的變遷故事。

  展開上海地圖就會發現,步入新時代的上海正在打造發展新空間,在一個個新空間裏描繪新藍圖。

  沿著新開通的上海臨港兩港大道快速路西行,一座座形態各異的工廠,一排排整齊、流光溢彩的“書架式”建築映入眼中。這裡看起來像是創意商圈,實則是一大片承載生物醫藥産業的標準化廠房。這裡是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特色産業園區生命藍灣的核心承載區。臨港新片區掛牌後,生命藍灣迎來飛速發展。

  “作為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主力軍,臨港集團全力以赴投入新片區開發建設,確保力度不減、熱度不退、亮點不斷,實現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目標。”臨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表示。

  在上海東大名路668號,一幢外形好似“鑽石”的小樓靜靜佇立,這就是新建成的數字北外灘展示館。記者參觀體驗後才發現其中別有洞天:通過智慧化手段可以體驗飛躍地平線的感受,看到十年後的北外灘盛景。

  海內外的客人乘坐飛機從虹橋機場起降時,在俯瞰大地之際,都會注意到一朵巨大的銀色“四葉草”,這就是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這裡堪稱中國乃至全球會展業的“超級航母”。2018年起,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為載體,四屆進博會成功舉辦,累計意向成交額超過2700億美元。

  今年1月份,以嘉定新城上海聯影醫療産業化示範基地二期為代表的五個新城首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額超千億元。五個新城建設序幕就此拉開,將成為上海的全新增長極。

  在大手筆佈局之下,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特殊功能加速孕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制度創新成果迭出。2021年,上海市生産總值達4.32萬億元;口岸貨物貿易總額突破10萬億元,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城市軟實力全面增強。

  構築新優勢

  上海張江“科學之門”雙子塔重大工程工地建設熱火朝天,一座座未來地標正拔地而起。作為上海科創中心核心區和國家級科技高地,張江科學城集聚了一批大科學設施、科學平臺和一流創新型院所。當人們走進上海張江科學城展廳,無不被“鸚鵡螺”形狀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釋放的“能量”所震撼,其中的超強超短鐳射裝置“能把10個太陽到地球的輻射功率匯聚于一根頭髮絲”,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能還原宇宙大爆炸場景”。

  有介子之微,也有國之重器。C919大型客機、量子電腦、北斗導航系統、“天問”“天和”“天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奮鬥者”號,這些國家戰略科技任務背後都蘊含著上海科技力量。上海積極承擔國家重大戰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3家在滬國家實驗室和44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加快發展。

  上海科創辦執行副主任彭崧説,上海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持續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國家實驗室建設,以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高端産業引領功能、開放樞紐門戶功能為主攻方向,依靠創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重點領域技術攻關方面,上海已制定並正在落實整合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上海方案”。在滬國家實驗室建設順利推進,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開工建設,張江科學城完成擴區;在電子資訊、精準時空定位、航空發動機、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等領域,上海也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開展了一批技術驗證與應用示範;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4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截至2021年底,在滬兩院院士共有185人。上海已形成了以項目為載體、以團隊為支撐的層次分明、各有側重、較為完整的科技人才培養體系。

  奮楫者先,勇為者成。上海處處涌動著先行者的志氣、排頭兵的心氣、創業者的朝氣。

  凝聚新動力

  穿過上海楊高路標誌性的“海鷗門”,中國第一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出現在眼前。“一個‘闖’、一個‘試’,讓深水區改革的方向豁然開朗。”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註冊三科科長王連鳳説,隨著商事登記改革的不斷推進,註冊效率越來越高。

  上海自貿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播撒的改革“良種”持續迎來好收成:2021年,上海日均新設企業1800余戶,千人擁有企業數居全國首位,誕生3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如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播下的“種子”,已在20多個省份的自貿試驗區茁壯成長,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

  以制度創新為引領,上海匯聚全球之“智”,持續生成澎湃的發展新動力。從上海臨港出發,驅車駛過東海大橋,上海洋山深水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躍入眼簾,碼頭前沿紅白相間的巨型橋吊設備列成一列;近看,碼頭作業幾乎“空無一人”,現代化橋吊、軌道吊自行揮動巨臂,沒有駕駛室的自動導引小車(AGV)載著集裝箱來回穿梭。數據顯示,2021年,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吞吐量達2281.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2.8%。其中,洋山四期年吞吐量首破57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5.7%。今年,洋山四期將再增加兩台橋吊設備,年吞吐能力預計能達到630萬標準箱。

  記者在上汽集團採訪時注意到,上汽創新轉型的步伐正在提速,以“七大技術底座”為代表的技術支撐體系已經成型,將為上汽在新賽道競爭中不斷跑出“加速度”奠定深厚實力。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表示,今後,上汽還將繼續保持戰略創新的定力,加大投入、加緊突破,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伴隨著掃碼機的嘀嘀聲,“南匯8424”西瓜這一上海市民的夏日標配被妥帖打包,等待著“黃騎士”將它送上市民的餐桌。6月份,上海進入全面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階段。在“大上海保衛戰”之後,市民們對“黃騎士”分外親切。美團副總裁、美團(上海)黨委書記毛方表示,作為紮根上海的科技零售企業,美團加快推動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研發整合,在滬積極佈局即時零售、移動出行、金融科技等創新業務,吸引更多人才在滬就業、發展,為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持續貢獻力量。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上海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攻堅克難、闖關奪隘中一路向前!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