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外資機構看好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新機遇

2022-07-11 16:4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一項新政策的出臺,讓法國人盧俊義強烈地感到把公司設立在中國香港是一個“再正確不過的選擇”。

  去年10月,由法國與比利時公司合資的新曦資産管理公司在香港拿到營業牌照,盧俊義擔任首席執行官。公司通過“滬港通”“債券通”等互聯互通機制購買內地的股票和債券,幫助歐洲的投資者分享中國發展機遇。

  “進入中國市場太重要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選擇在香港成立公司的原因。通過互聯互通制度安排,我們可以每天購買中國的債券和股票,流動性大大增加。”盧俊義説。

  近日,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再擴容。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簡稱“互換通”)將於6個月後啟動。這意味著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該機制購買中國市場的金融衍生品,滿足其管理利率風險的需求。

  “‘互換通’可以幫助我們對衝風險,我們也計劃在未來推出衍生品産品供投資者選擇。”盧俊義説。

  在“互換通”發佈當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也正式納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從股票到債券再到衍生品,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搭上了中國發展的快車。而境外機構的差異化需求也加速了內地金融市場的創新和發展,提升了市場流動性,形成良性迴圈。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境外機構透過“債券通”等渠道持有債券的數量約3.7萬億元,比“債券通”開通時的數量上升超過3倍;總交易額也由2017年7月的310億元增加至2022年5月的6750億元。

  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在這裡設立全球或區域總部。中國持續的擴大開放也增強了它們長期紮根香港的信心。

  全球投資管理公司景順固定收益亞太區主管黃嘉誠告訴記者,隨著市場準入的便利化,投資中國資産的機構類型也不斷增加,從傳統的零售基金擴大到外國央行或貨幣當局、主權財富基金、商業銀行和養老基金等。

  黃嘉誠説,在岸人民幣債券與中國股票市場、其他主要債券市場的相關性都較低,這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多元化投資機會;且在岸人民幣債券的歷史違約率遠低於全球其他市場,這也為投資者提供了獨特的價值。

  “事實上,海外投資者對於在岸人民幣債券還是低配的。我們長期看好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全球資金流入。”黃嘉誠説。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債券市場。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達到4萬億元,約佔全市場總託管量的3.5%。

  對國際投資者來説,這意味著廣闊的市場空間。盧俊義説,歐洲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産的需求非常大,隨著人民幣持續國際化,公司將在未來幾年增持人民幣債券,特別是綠色債券。“中國注重環境保護和節能減碳,這和我們的投資理念非常契合。我們會購買更多的綠色債券。”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此前指出,借著與內地的緊密聯繫,香港可帶動全球資金流入內地碳市場。特區政府將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等機遇,推動香港成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互換通”將與“債券通”産生良好的協同效應,進一步提升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深度及廣度,也會為香港金融機構創造更大機遇,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