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聲迴響】滄桑巨變 江海門戶綻放幸福之花

2022-07-09 18:04: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習近平:來這裡,最早我是1978年。我對你們這裡壯闊的長江,印象特別深刻。現在我再來看看,確實是滄桑巨變。幸福生活也是你們親手建設出來的,奮鬥出來的,也祝你們這裡的生活更美好。

  這段話出自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通市考察時的講話。

  南通位於長江入海口北翼,素有“江海門戶”之稱。市區南部的濱江地區江面寬闊、煙波浩渺,黃泥山、馬鞍山、狼山、劍山、軍山等五山臨江而立,被當地居民合稱為五山地區。“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過去南通五山地區是化工圍江、碼頭林立。

  為響應長江大保護戰略部署,從2016年開始,南通下定決心還山以林、還江於民,優化長江岸線佈局,在市區段全力打造一個17平方公里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

  “江邊最大的一個粉塵污染企業華新水泥廠被徹底關停!”據狼山鎮街道洪江社區書記許蓉蓉回憶,當時市區兩級政府和工會組織成立工作組,對華新水泥廠員工全部進行足額的補償並退工。“補償工作我是全程參與的,工人群眾從不理解到全力支援,最後全部簽字同意。”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五山地區共關停並轉“散亂污”企業203家,清理“小雜船”162條(戶),拆除該地區河道周邊各類違建6.5萬平方米,截堵污水直排口5處,實施20大類近200個工程項目,騰出修復沿江岸線12公里。區域內7公里沿江生態廊道全線貫通,新增森林面積超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超80%,形成林地、自然保留地、濕地、水體層次互生的生態體系,原先低散亂污的五山地區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生態修復保護典範。如今的五山地區,一泓江水依城而過,市民悠遊其間,從“臨江”到“濱江”、從城市“後巷”到城市“綠肺”,市民在這個鳥語花香的“客廳”裏其樂陶陶。

  “在長江南通蘇州段見到江豚不再像以前那麼難了。”江蘇省南通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信譽説,自2019年底首次觀測到江豚以來,最近兩年已觀測到長江江豚110多次,計300多頭次。“江豚的頻繁出現得益於水質的改善和長江‘十年禁漁’的全面實施。”

  據介紹,近年來,南通堅持“水岸共治、江河聯治、全域防治”,深入落實“河長制”“斷面長制”“灣(灘)長制”,持續開展重點斷面整治提升行動。推進4300多家“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實施2264個長江入河排口、423個入海排口溯源監測,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類水源,中心城區100平方公里內主要河道達到Ⅲ類水質,成為城市治水成功範例。此外,南通市確定自2020年起“十年禁漁”,170多條長江漁船全部退捕,約400名漁民轉型上岸,使長江生態得到了極大修復,刀魚等洄遊性魚類資源量也有了明顯上升。

  上岸漁民張志平是五山地區同心社區(原同心村)人,從小在江邊長大,靠捕魚為生。“2016年響應號召搬離江邊後,我們住進了安置小區——園林佳苑,電梯、地下車庫、保安、智慧門禁等樣樣都有,房子寬敞明亮,小區綠樹成蔭,環境特別好。”張志平現在的身份是社區協管員,閒暇之餘會和老伴一起在小區散步,他説,同心社區400多戶安置戶全部過上了這樣的生活,大家都很滿意。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