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整版闡述新時代在文化建設上取得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

2022-07-08 10:1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深刻總結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在文化建設上取得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今天刊發的3篇文章,圍繞這一主題進行闡述。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8日 09 版)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新時代文化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來之不易,根本原因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發展。

  文化建設被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振奮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同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嚴重影響人們思想和社會輿論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把握歷史主動,鮮明提出堅定文化自信並將其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文化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內容,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力量源泉,極大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正是因為我們黨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文化建設在科學理論的指引下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而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世界範圍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立破並舉、激濁揚清,就意識形態領域的許多方向性、戰略性問題作出部署,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動全黨動手抓宣傳思想工作,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敢抓敢管、敢於鬥爭,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從根本上扭轉了意識形態領域一度出現的被動局面,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鞏固和發展了主流意識形態。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鬥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能否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持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融入法治建設與社會治理,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注重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把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時代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強調文藝創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改革文藝評獎制度,加大對文藝精品扶持力度。積極建構主流文化認同,主流影視劇呈現蓬勃生機,製作出《覺醒年代》《長津湖》等一系列優秀影視作品。同時,對外文化貿易與投資增長迅速,中華文化走出去力度明顯加大,國際傳播能力大為提高,積極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産黨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明顯提升。

  注重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源頭活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發揮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養功能。2017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項歷史性、戰略性工程來抓。積極開展傳統文化資源大規模梳理,統籌實施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國家古籍保護工程、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推進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播、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發展、中華老字號保護髮展、中華經典誦讀、中國傳統節日振興、戲曲傳承振興等重點項目,産生了廣泛的文化影響。《最美中國戲》《中國詩詞大會》《中國地名大會》《記住鄉愁》等節目,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社會各界學習、研究、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持續高漲,助推廣大人民群眾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做好弘揚革命文化和傳承紅色基因工作

  努力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傳承革命文化是一項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偉大歷程和豐功偉績的濃縮,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生動展現了我們黨的理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用好革命文化資源,用革命文化淬煉廣大黨員幹部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堅持用革命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引導廣大青年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尤其需要強調的是,我們黨鮮明提出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概括了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歷史定位:“一百年前,中國共産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産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産黨的精神之源。”提出偉大建黨精神,使黨的精神之源得到充分開掘,使革命文化得到更好弘揚。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等,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大力弘揚革命文化,極大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領導力、號召力。

  發出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最強音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不同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中,人們生産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設由經濟基礎決定,同時又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先進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反之,落後的、錯誤的觀念如果不破除,就會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桎梏。”我們黨堅持立足中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不斷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公共文化服務的豐富性、便利性、均等性顯著增強;高品質的文化産品、富有創意的文化活動不斷涌現;影視出版繁榮發展,人們享受到越來越多的高品質文化盛宴。中國人民的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更加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愛國主義精神、改革創新精神、新時代奮鬥精神等廣泛弘揚,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打贏脫貧攻堅戰、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等,不僅充分表明中國共産黨始終牢記初心使命,也從各個方面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

  今天,隨著我國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越來越多的國人從西方中心主義的迷霧中走出來,將文化自信深深紮根于5000多年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貫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是因為有這一科學思想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才能在文化思潮激蕩與利益多元化面前形成廣泛的價值共識、堅定的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深深紮根于連綿不斷的中華文明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執筆:邵聲、李文堂)

  用根本制度保障文化建設(思想縱橫)

  歐陽雪梅

  任何一種意識形態、任何一種文化,都有一個居於統攝地位的旗幟和靈魂。對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説,其旗幟和靈魂就是馬克思主義。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百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在文化建設上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把“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列為重要內容。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為一項根本制度明確提出來,充分體現了文化建設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有力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瞭方向。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靈魂。歷史和實踐一再表明,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得好、把握得牢,我們的文化事業就能繁榮興盛,進而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堅持得不好,發生動搖和偏差,就必然造成思想文化上的混亂,給黨和人民事業帶來損害。百年來,中國共産黨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推動文化建設固本開新、永葆生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意識形態領域的方向性、戰略性問題作出部署,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貫徹到文化建設全過程各領域,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始終成為主旋律、最強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所以先進,就在於它以馬克思主義這一先進理論為指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並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為更好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不斷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提供了制度保證。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具體的、現實的,而不是抽象的、空洞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領域的一切工作和活動都按照這一根本制度來展開、來推進,切實把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穿到宣傳思想工作各領域,落實到思想理論建設、新聞輿論工作、文藝創作生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各方面和各領域,確保我國文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同時,我們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切實把這一根本制度體現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上,落實到工作理念、思路、舉措上,確保了文化建設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闊步前進。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的根本標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長遠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落實好這一根本制度,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動全黨全社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之所以能從根本上扭轉意識形態領域一度出現的被動局面,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鞏固和發展主流意識形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就是因為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面向未來,我們要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更加自覺地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時代文化建設,努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更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作者為當代中國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

  傳承好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有的放矢)

  張洪峰 郭鳳志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深刻總結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在文化建設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我們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引我們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好、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化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

  文化作為精神標識,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國共産黨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對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繼續煥發永恒魅力和時代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圍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支撐我們這個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撐5000多年中華文明延綿至今的,是植根于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強調“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築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把我們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位作用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高度,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為我們在新的起點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一是抓好立柱架梁,不斷完善制度機制。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印發《關於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中宣部印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摸清文化家底,夯實工作基礎。深入開展文化資源普查梳理,完成可移動文物、古籍、美術館藏品和戲曲劇種普查,夯實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工作基礎,有效提升全國文化遺産資源基礎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三是聚力重大工程,拓寬發展路徑。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為總抓手,以項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讓傳承有抓手、發展有路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明確了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發展工程、戲曲傳承振興工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等23個重點項目。四是完善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由中央有關部門牽頭的工程部際協調組,在部際協調組的大框架下,非物質文化遺産領域申遺工作協調機制、國家文化公園省部際聯席會議機制、流失文物追索返還部際協調機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旗艦項目專項工作協調機制等相繼建立完善,形成了工作合力。將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職責,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文化發展改革等有關規劃。通過持續努力,傳統節日熱、文物熱、非遺熱、博物館熱等持續升溫,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氛圍日漸濃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日益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人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逐步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迎來新的歷史機遇,同時也面臨一系列新課題和新任務。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用以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作者單位: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8日 0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