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來自1997丨香港青年李國樑:向世界講述金融科技的“中國故事”
他們,出生於1997,恰逢盛世,與香港特區同歲;他們,成長于1997,經歷巨變,與時代同步伐;他們,發展于1997,懷揣理想,與祖國同心跳。廿五年過去,他們身上留下鮮明的時代印記。躬身前行,服務祖國建設是他們共同的選擇。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江蘇廣電總臺我蘇網策劃推出《你好!我來自1997》系列融媒體報道,用真實的鏡頭和細膩的筆觸展現青年人鮮活的成長故事和精彩的奮鬥經歷,深刻記錄他們與祖國同心共進、追逐美好未來的赤誠夢想。
“不僅僅是回歸那一刻,之後每當想起1997年,我都特別開心!”香港金融科技行業協會會長、銀環中國(Banking Circle)總經理李國樑笑著説,“那一年煙花特別多!”1997年就像滿天璀璨的煙花,給他留下了開心而難忘的回憶。他清晰地記得,25年前那個夏天,他和爸爸媽媽守在電視機前,全家人第一次通宵看電視,見證香港回歸的歷史性時刻。
在內地工作十餘年,李國樑由傳統銀行走向了金融科技領域,在他看來,“回歸”不僅僅意味著國旗升起的儀式感,也伴隨著他職業生涯每一步的成長。
回歸故鄉:職業生涯駛入“快車道”
李國樑1982年出生於上海,“我媽媽是上海人,爸爸是香港人。所以我小時候經常來內地,暑假的時候會經常回上海和親戚朋友們一起玩。”他説,“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夥伴們在弄堂裏竄來竄去,特別開心!”談到兒時來內地探親的經歷,李國樑説,“我覺得這會讓我的世界觀更開闊一點,使我能夠跳出框框的局限,從微觀的角度看到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奇跡。我看到身邊的人,生活品質在大幅提升,尤其是他們眼中對未來的那些希望!”
香港大學畢業後,李國樑遠赴英國深造,然後到香港匯豐銀行工作。2007年,中國首次容許外資銀行成立本地法人,開展各項本地業務。“全世界當時都在看著中國市場,”李國樑説,“我想到自己從來就沒真正地在家鄉生活過,覺得是一個遺憾。”於是,這個懷揣夢想的香港年輕人主動申請內部轉崗,來到媽媽的家鄉上海,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歷程。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帶來的是外資銀行在內地業務的快速發展,這讓李國樑的職業生涯駛入了“快車道”。來上海短短兩年後,他就被調派到重慶,成為當時國內分行最年輕的副行長。“在二十七八歲的年紀,這種機會我覺得在任何一個其他的地方,我都不可能爭取到。”回首當年,他感慨萬分。李國樑很慶倖自己在內地見證了金融業持續和快速的對外開放。隨著分行的發展,李國樑由重慶又去了廣州、深圳,然後回到香港。
轉折發生在2017年,在工作調動回到香港後,他對自身的職業發展也有了新的思考。“有一天我跟同事朋友吃飯的時候,聊起俄羅斯危機、中東石油危機,還有哪打仗了……我就想,我還沒有去過俄羅斯,但我説的都是這些全球性的事情。其實我對這個世界的親身體會很少。”李國樑開始反思,他在傳統銀行裏面做的事情到底對世界有什麼影響。“那段時間我剛好接觸到‘普惠金融’的概念,我大受觸動。”
“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像是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我希望進入這個賽道,會改變一點東西。”激動不已的李國樑立即選擇再次回到內地。
找回初心:金融科技需要“中國故事”
2017年,在積累了多年傳統銀行工作經驗後,李國樑投身金融科技領域,來到杭州的阿里巴巴,負責中小企業相關的金融和支付業務。“這對我是影響很大的一個決定。”他説。
在阿里巴巴,李國樑參與調研的第一個項目就去了農村。“我看到了實際的農村的企業,農村的人,對於金融的需求到底有哪些,就像打開了另外一個世界。比方説你租一個無人機去撒種子,可以貸款分期。我以前在傳統金融從來沒想像過,原來金融跟生活是可以走得如此接近的,感覺特別接地氣。”
“廣東話裏面有一個詞語叫‘離地’,就是説你做的事情跟世界脫節。我以前做的事情很‘離地’。突然間,我就覺得去了農村之後我做的事情還是很貼地的。我就覺得很踏實,確實感覺特別好!”李國樑説。
因為網際網路的節奏文化跟傳統銀行很不一樣,李國樑坦言,心裏當時有個備案,“大不了回銀行。但是實際上,我發現我回不去傳統銀行了。首先就是我穿不回西裝了,太‘高大上’,我反而不適應這種感覺。”李國樑笑言。“另外自己的價值感或者説對自己意義的認同感,我覺得也是回不去傳統銀行了。”
“實體經濟插上了金融的翅膀可以飛得更高,”李國樑説,“我覺得這再一次拉寬了我的世界觀。要放下自己的思維包袱,不是為了做金融而做金融,而是為了解決一些社會的問題,才去用金融作為一個工具和手段。我覺得跟以前相比,整個視角就完全不一樣了。”
“經歷了銀行、網際網路公司,我對銀行這個商業模式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甚至有一點見山還是山的感覺,”他説,“比如,用金融賦能實體經濟這件事情,還是要回到銀行牌照主體裏面,我才能夠更高效地達到這個效果。”
正是懷著這樣的理念,李國樑重新出發,選擇去了一家歐洲的金融科技銀行,聚焦跨境支付的基建。“我現在這個角色其實是‘無中生有’出來的,因為它是歐洲的銀行,它的核心‘戰場’肯定是在歐洲,”他説,全球的跨境貿易,中歐美是最主流的資金流,“所以我跟他們説,你們需要一個‘中國故事’。”正是在李國樑的推動下,這家歐洲銀行設立了中國區的業務,並由他來任總經理。
李國樑認為,當前在跨境支付領域依然有不少痛點,可以通過技術來達到産品設計上面的提升。“我現在所在的銀行,服務對象就是中國的跨境支付公司,讓更多的機構和企業能用到更便利的跨境支付,服務那些中小企業,我覺得這個也是對整個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貢獻。”
此心安處:杭州是我的第二個家
杭州的西湖龍井聞名海內外,然而酷愛喝茶的李國樑最愛的還是普洱。“我覺得茶的味道是能勾起我對童年的回憶的。”他説,“小時候在香港的茶樓喝早茶都是上一壺普洱。我爸爸拿著一個鳥籠帶我一起去茶樓吃點心,他看報紙喝茶,我就打遊戲看漫畫。我喜歡喝的其實是那份記憶,倒不是真的喝茶了。”
在杭州,每當他懷念香港的味道,就會來到香港朋友的餐廳,品嘗正宗的“港府菜”。餐廳的老闆和廚師也是來內地30多年的香港人。錢塘江畔,此心安處,在內地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讓他感受到了一份真真切切的歸屬感。
“過去15年,我在香港的時間只有四五年左右,大部分時間就在上海、重慶、廣州、深圳,現在在杭州。每個城市其實都給我很不一樣的感覺,因為文化差異其實挺大的。”李國樑説,每去一個城市,他都希望能儘量融入當地的文化或者社群,體驗一下當地最特色的一些活動。
“杭州在我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我在杭州結婚,生小孩,香港是第一個家,杭州是我的第二個家。”談到家庭,李國樑一臉幸福。在杭州的山水之間,李國樑的生活已成為浙港文化共融的一份寫照:約朋友在西湖邊品茶,散步,也會經常帶家人去香港朋友的餐廳打卡“港府菜”。相比于繁華都市,他更醉心於祖國的田園風光。週末他喜歡帶著家人一起去農村或周邊城市自駕遊。“我希望讓小孩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就有點像我自己的經歷,希望帶她去農村裏面看看,接地氣,能夠多接觸大自然。”李國樑説,“這些在香港是看不到的。”
同向同行:問對問題才能打開新世界
來杭州後,李國樑除了本職工作,還擔任浙江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同時也在香港各院校兼職講師。“我覺得我做的和年輕人相關的工作還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然後同時也能讓我了解更多新一代的思想,相輔相成。”他説。
這些年,網際網路經濟、短視頻都給李國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來了內地之後,才真正覺得我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實在太狹窄了。”
通過這些經歷,他深刻感受到內地快速發展的脈搏,以及兩地青年人對於實現夢想的渴望。
李國樑任香港大學校友會幹事,並成立了香港大學杭州校友會,定期組織各項校友會活動,促進兩地青年交流。在校友會上,李國樑會邀請各行各業的資深校友分享行業發展的資訊,同時也鼓勵青年人積極面對挑戰。“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前輩給我帶來啟發,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我也希望能幫助到現在的年輕人。”他説,這是一種正向的迴圈,“年輕人的新的思維和世界觀也打開了我的新世界。”
“我覺得年輕人最重要的是多看看,不要被環境所局限。年輕的時候,就會感覺通常是比較急,想要找答案。”他説,“我覺得世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問對問題,可能才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一個事情,找到答案反而不是那麼急的事情。”
李國樑説,希望有更多香港青年來到內地,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了解和情感。“我希望年輕人看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