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偉大變革丨瑪曲:黃河,從這裡清澈流過
新華社蘭州6月29日電 題:瑪曲:黃河,從這裡清澈流過
新華社記者張玉潔
位於青藏高原東端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補給區。在藏語中,瑪曲就是“黃河”的意思。
夏天是瑪曲最美的季節。放眼望去,青青草原,山花爛漫,清澈的黃河蜿蜒流淌。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瑪曲草原沙化問題一度突出,水源涵養能力不斷下降。
瑪曲的“黃河保衛戰”從禁牧休牧和治理草原沙化開始。
禁牧休牧是促進退化草原休養生息、加快草原植被恢復的主要措施。除了落實草原生態補獎外,當地還通過宣講政策、觀摩學習等方式,讓牧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健康的草原生態系統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加快牲畜出欄、優化畜群結構等措施,可以為草原減負。
“以前,牧民習慣把牲畜養得久些,牛一養就是四五年。其實,牛長到一定年頭後,吃得多、長得慢,不划算,也加大了草場的壓力。萬一遇到自然災害,損失更加慘重。我們引導群眾加快週轉,牛24個月就能出欄,草場壓力大大減輕。”瑪曲縣草原工作站站長楊林平説。
他介紹,2011年起,通過草原生態補獎等措施,瑪曲累計核減超載牲畜110余萬個羊單位,2019年達到草畜平衡。全縣落實草原生態補獎的天然草原面積達1288.02萬畝。
“減畜後,眼見著草場恢復了,水也多了。”瑪曲縣阿萬倉鎮沃特村村民貢華爾説。對世代生活在這裡的牧民來説,生産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貢華爾家的2000畝草場在承包出去後成為景區,他在半百之年吃上了“旅遊飯”。
扎設草方格、覆土種植、防治鼠害……在保護草原的同時,瑪曲多措並舉,對業已形成的沙化土地和黑土灘退化草地等進行重點治理,成效顯著。
在一處河岸的沙化隔離帶旁,瑪曲縣林業技術綜合服務站站長馬建雲介紹:“這地方曾是高達10余米的沙丘。我們通過整治沙丘、覆土種植灌木和草種,實現了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減少了入黃泥沙量。”
據統計,2012年至2021年,瑪曲累計治理沙化草地25.68萬畝,沙化草地面積較治理之初下降了30%以上。
礦業權退出、塌岸治理、入河排污口調查、生物多樣性保護……一系列措施讓瑪曲的“健康指數”不斷提升。2021年,總投資50億元的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啟動,瑪曲是受益地之一。為期3年的項目,將對礦山、森林、草原、濕地等進行系統修復。
監測顯示,黃河干流流經瑪曲的433公里內的徑流量增加了108.1億立方米,水源補給量佔黃河源區總徑流量的58.7%。2021年,瑪曲國控斷面的水質為Ⅱ類,水質評價為優。
“草原濕地的調節,讓黃河瑪曲段愈發清澈,每立方米水的含沙量不足1公斤。”黃河水利委員會瑪曲水文站站長晁代河説。
當地多位受訪者表示,生態環境保護須久久為功。對濕地萎縮、潛在沙化土地擴大等問題,仍須下大力氣治理保護,進一步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我們要進一步統籌各方力量,加強科技支撐,更好地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保護好瑪曲這一草肥水美之地。”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員金紅喜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