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有約】昔日荒灘披上紅枸杞 小小紅果富了農民口袋
中國青年網中寧6月28日電(記者 曹迪)俗話説,“三月冬藏三月春,頭茬枸杞六月紅”。每年的六月,火紅的頭茬枸杞都挂滿寧夏枝頭,田間地裏也涌現了一批採摘工人,儘管烈日炎炎,他們卻一邊採摘一邊哼著民歌,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荒灘地變生態良田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中寧縣,享有“中國枸杞之鄉”之美譽。截至目前,全縣枸杞種植面積18萬畝,枸杞精深加工産品種類達10大類100余種,全縣枸杞加工轉化率達35%。不過,據中寧縣璽讚莊園枸杞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貴武介紹:“如今看到的這片鬱鬱蔥蔥的枸杞田,在2014年還只是荒山荒灘,沒有任何生産生活設施,沒有水、沒有路也沒有電。”
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地方種植枸杞呢?高貴武説道,雖然當時該地一片荒蕪,但周邊幾十公里沒有工業區,十幾公里都沒有村莊,是一個非常乾淨的原始土地。而枸杞抗乾旱、耐鹽鹼、耐風沙,非常適合在這裡種植。“於是我們的創業團隊就選址這裡,來做一個大規模的標準化枸杞基地。”如今,曾經的荒灘變成了萬畝綠洲,也極大地改善了該地的生態環境。
璽讚莊園枸杞有限公司只是中寧縣推動枸杞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眾多企業之一。得力於大面積的枸杞種植,中寧縣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先後獲得第一批國家良好農業規範(GAP)認證示範縣、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全國經濟林産業區域特色品牌建設試點單位、第二批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國家林業産業示範園等國家級榮譽。“中寧枸杞”也多次獲得“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産品區域品牌”稱號。
小枸杞敲開致富門
每到枸杞採摘季,開童裝店的趙彩玲也會去摘果掙錢。“對於當地人來説,枸杞是一部分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趙彩玲説道。儘管她自己家不是依靠種植枸杞為生,但她的增收也離不開枸杞。“村民們通過枸杞産業掙上錢了,消費水準也就高了。甚至有些小孩利用週末去摘果掙錢,自己掙到錢就會來我的童裝店買衣服,我的收入也增加了。”趙彩玲笑著説。
趙彩玲表示,“枸杞文化”已經滲入到寧夏人的日常生活中,詩朗誦、歌曲、刺繡、剪紙中都有枸杞的身影。摘果時大家也會哼著描寫枸杞的歌曲,相互打氣。
被稱為“紅寺堡枸杞一姐”的王航弟前幾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打工,2008年返鄉從事枸杞種植行業。剛到公司的時候王航弟沒什麼錢,連9塊錢的電費都需要去村民家借。但隨著枸杞産業的發展,並結合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2021年王航弟的枸杞銷售額達到100萬,年收入更達到了50萬。
不過,一人富不如眾人富,王航弟還成為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由於枸杞産業從種植、管理到採摘、修剪都需要人工,因此枸杞産業的發展對我們當地人的就業非常有幫助。”王航弟介紹到,“公司有固定員工8人,每人月工資3600元,採摘期的時候每隔幾天就會有七八十個村民來摘果,全年下來我也帶動了2000人次參與就業,切實帶動村民們增收。”
枸杞雖小,卻使寧夏多地實現了綠色生態與脫貧致富的雙豐收,更書寫著寧夏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