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華國際時評:鋪展合作共贏的金光大道

2022-06-22 23:1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 題:鋪展合作共贏的金光大道

  新華社記者徐超

  6月23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構建高品質夥伴關係,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在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背景下,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始終緊扣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聚焦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堅持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歷史使命,攜手發展中國家勇毅前行,鋪展開一條共同發展的金光大道。

  這是深耕互利共贏的合作之道。

  金磚合作機制從經濟、政治安全領域合作拓展到經貿財金、政治安全、人文交流“三輪驅動”,不斷拓寬領域,完善機制,創新方式,豐富內涵。

  經濟合作出新出彩。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的成員國隊伍不斷壯大,為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發展項目注入動力;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廈門創新基地正式啟用,在人才交流、智庫研討、工業創新等領域合作發揮了突出作用。

  政治安全鞏固深化。金磚國家發揮外長會晤、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等機製作用,不斷加強戰略溝通協調,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問題在多邊平臺共同發聲,努力尋求普遍安全的公約數。

  人文交流多元互動。金磚國家推動人文交流論壇、媒體線上培訓班等合作,形成人文交流大格局。

  “面對當前各種風險挑戰,加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在今年5月的金磚國家外長會晤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視頻致辭,強調合作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金磚國家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持續挑戰,保持合作勢頭和延續性,為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作出積極貢獻。

  這是聚焦人民需求的發展之道。

  “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無論是消除疫情影響、重回生活正軌,還是平息衝突動亂、解決人道主義危機,根本上都要靠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我們要推動共同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習近平主席近年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發表的講話中,多次指出發展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意義,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多年來,金磚國家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呼聲,展現應有的責任擔當,在追求發展道路上矢志不渝。

  中俄合作推動的莫斯科地鐵項目開通,極大方便當地民眾出行;中國與南非合作的德阿風電項目為當地千家萬戶提供綠色電力,實現環境和經濟的雙重收益,助力非洲綠色轉型;中非共同在南非建立的非洲首個5G獨立組網商用網路,幫助非洲國家消除“數字鴻溝”。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成立至今,分別向印度、巴西累計提供約65億美元和52億美元資金支援,助力當地公共衛生、城市發展、水資源開發和清潔能源建設,以可持續方式提高民眾生活品質。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路易斯保利諾認為,金磚合作機制不但加強成員國關係,還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發展問題。

  發展規劃察民情,發展項目順民意,發展成果得民心。事實證明,金磚合作機制契合共同發展需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合作成果惠及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金磚國家將繼續做推動全球共同發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這是守護公平正義的全球治理之道。

  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實現普遍安全、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金磚國家應該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倡導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習近平主席2019年11月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巴西利亞會晤時發表講話,闡明金磚國家秉持多邊主義、倡導公平正義的責任與擔當。

  金磚國家加強公共衛生和疫苗研發合作,正式啟動金磚國家疫苗研發中心,推動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産品公平合理分配,彌合全球“免疫鴻溝”;支援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透明、以規則為基礎、開放、包容、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支援世貿組織改革,主張兼顧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利益;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全球金融安全網的中心進行治理改革,解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不足的問題,保護最貧窮和最弱小成員國的發言權和份額;推動“金磚+”機制,加強交流對話,擴大金磚合作的朋友圈和夥伴網。

  完善公共衛生治理、經濟治理、金融治理,踐行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一直是金磚國家的行動方向。

  共進步,同發展,國際社會見證著中國的持續努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走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將發展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走包容普惠、互利共贏的人間正道;提出全球安全倡議,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走和平開放、共同發展的和合之道。金磚合作機制的朋友圈將越來越大,夥伴網將越來越廣,道路將越走越寬,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竇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