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甘肅隴南推進茶産業發展——托起致富“金葉子”

2022-06-19 11:0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仲夏時節,甘肅隴南文縣、康縣境內,漫山的茶園裏一派忙碌景象,已經結束春茶採摘的茶農們,正在進行茶樹修剪、施肥和除草工作。

  隴南屬我國江北茶區的北緣産地,是甘肅唯一的茶葉産區。近年來,隴南聚焦當地茶葉發展走富民産業道路,全面推進茶葉産業健康穩步發展。

  “以前一畝茶園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實施老茶園品種改良後,生長了7年到8年的茶樹正在豐産期,如果管理得當,一畝茶園純收入可達2.2萬元,是之前老品種的4倍到5倍。”隴南市文縣碧口鎮水蒿坪村原村黨支部書記高清明告訴記者,2004年,文縣農牧局引進龍井43號茶樹新品種,建設了試驗基地,並扶持農民對茶園茶樹品種進行改良。因新品種上市早,産量好,口碑也好,收入能翻好幾番。

  “全村2410畝茶園,只剩400畝老茶園還沒改造。”高清明説,村裏還成立了文縣碧龍春茶葉專業合作社,76戶農戶加入合作社,村裏的茶産業發展越來越紅火。

  隨著茶産業的不斷發展,隴南茶農鼓起了“錢袋子”,除了各項政策支援,充足的電力保障也是托起這個致富“金葉子”的關鍵所在。

  “每年3月份至4月份是茶園灌溉最關鍵的時期,水分充足春茶才能增産量、早上市,一年的效益怎麼樣,就看這兩個月茶葉的長勢。”隴南市文縣碧口鎮馬家山禦澤春茶園採茶隊隊長楊興説。

  馬家山禦澤春茶園屬高山茶園,前些年灌溉全憑天意。茶農們依靠儲水池蓄水進行灌溉,遇到乾旱天,儲水池乾涸,不少茶樹因缺水暴曬枯死。針對這一情況,國網隴南供電公司碧口供電所啟動綠色通道,安排工作人員主動到府,在春茶灌溉高峰期前完成報裝送電,為乾渴的茶園送去“及時雨”。如今,電閘一合,汩汩清水噴涌而出,茶園的灌溉難題迎刃而解。

  在隴南康縣陽壩鎮油房壩村龍瑞茶廠炒茶車間,生産線上各類制茶設備依次排開,採青、揉捻、烘焙、乾燥等工序全部採用電制茶流水線。一旦用電出現故障,茶農當天採摘的新鮮茶葉品質將受到影響。

  “以前燒柴加工出來的茶葉色澤差、損耗高,容易造成浪費,現在從茶葉殺青、揉茶到烘乾全部實現電氣化,茶葉品質等級上升,企業收入也增加了。尤其在春茶生産加工旺季,茶園用電量增加,供電所的同志們都會提前到府服務,查線路,查設備,全力保障制茶用電,讓我們沒了後顧之憂。”龍瑞茶廠負責人賈小剛説。

  近年來,隴南市茶葉産業開發緊扣助推鄉村振興的主線,著力發展無性係良種茶園。通過新建茶園、改良低産低效老茶園,引導産區茶農對幼齡、投産、低産茶園進行綜合管理:對幼齡茶園開展除草施肥、修剪;對投産茶園加強管理,除草修剪施肥;對低産老茶園採取臺刈、深修剪、重修剪和施肥;每年改造2萬畝低産茶園,對11萬畝茶園進行綜合管理。

  同時,隴南緊抓産業培育,強化科技支撐,大力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實施新項目,著力提高加工水準,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産,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和經合組織、專業合作社,整合品牌,提高産業組織化程度,達到農民增收、産業增效。在生産上以名優中高檔茶為主。把茶葉産業和旅遊産業相結合,在茶區形成茶園觀光、休閒旅遊、茶農生活體驗相結合的旅遊圈,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

  去年,隴南全市茶園面積為18.01萬畝,其中投産茶園12.66萬畝,全年茶葉産量1433.1噸,比上年增長1.06%;總産值27103萬元,比上年增長6.26%。全市85個中小型茶葉加工廠,註冊茶葉商標71件,基本實現茶葉加工機械化、清潔化。

  隴南綠茶先後已有十多個産品獲得國際、國內名優茶評比獎項,在甘肅省內及青海、新疆、內蒙古等地形成了固定的消費群體和良好的口碑。 (經濟日報記者 趙 梅)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