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徽評:弘揚大別山精神 奏響新征程奮鬥樂章

2022-06-16 16:41:00
來源:安徽新聞網
字號

  走進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再一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看著一組組革命先烈群像,仿佛回到了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參觀者深深地被革命先烈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所打動和感染,他們是人民心中最亮的星。

  萬千紅旗映初心。作為中國共産黨的重要建黨基地、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大別山地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為人民的解放、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形成了彪炳史冊的大別山精神。安徽是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別山精神的重要孕育之地、鍛造之地、發展之地。

  整個革命時期,僅安徽金寨就有10萬人參加人民軍隊,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獻出了寶貴生命。解放後倖存在世的老紅軍僅700多人,大部分成為師以上高級幹部。故金寨縣有“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的稱譽。

  2016年4月2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從北京到合肥一下飛機,就驅車1個多小時來到金寨縣紅軍廣場,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瞻仰金寨縣紅軍紀念堂,參觀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習近平總書記不時駐足凝視,並詢問有關細節。他深情地説,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歲月穿梭,大別山精神何以紅星閃閃耀中華?堅守信念、對黨忠誠,胸懷全局、甘於奉獻,軍民同心、團結奮鬥,不畏艱苦、勇當先鋒,大別山精神始終熠熠生輝,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充滿著力量。

  革命理想高於天,商南起義、六霍起義、蘇家埠戰鬥、千里挺進大別山、鐵流千里……大別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無論到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革命志士的精神,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麼來的、新中國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

  理想信念是動力源泉,無論是在革命運動的初始階段,還是在革命發展的高潮時期,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大別山英雄兒女始終懷揣著堅定的共産主義信念,緊跟緊隨,絕不動搖。大別山根據地創建時期,許多革命先烈面對敵人的殘酷鎮壓無所畏懼,大義凜然,矢志不渝,初心不改。六霍起義重要領導人周狷之被捕後就寫下了“頭顱拋千斛,風雨撼孤舟。寧為革命死,不作階下囚”的豪邁詩句。

  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1934年11月主力紅軍長征後,大別山區人民從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全局出發,在黨的領導下,進行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使紅旗在大別山區高高飄揚。1946年8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以自己的巨大犧牲使解放戰爭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改觀。

  亙古不變的是精神!革命戰爭年代,大別山區黨和紅軍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與人民群眾同舟共濟、生死相依,共同創造了鄂豫皖蘇區革命薪火不滅、二十八年紅旗不倒的奇跡。大別山區擁有“紅軍縣”“將軍縣”。蘇家埠戰役中,六安、霍邱兩縣組織兩萬多群眾運送糧草、服務戰場,呈現出兩萬多紅軍作戰、兩萬多群眾支援的人民戰爭的壯闊場面。

  曾記否?在中國革命最緊要的關頭,大別山人民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敢打敢衝,勇挑重擔,經常處在交戰的最前沿,發揮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從大別山區出發的紅二十五軍是幾支長征隊伍中最先到達陜北的一支工農紅軍,被譽為“長征先鋒”。1946年6月中原突圍中,中原軍區第一旅旅長、金寨籍將領皮定均率部掩護主力向西突圍,毅然鐵流東進,經過大小戰鬥23次,歷經千辛萬苦,以3個團5000余人的完整建制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

  撫今追昔,大別山精神是革命歷史的産物,有著超越時空的永恒魅力,具有巨大的時代價值,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我們應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産黨人的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鬥精神,立足崗位、拼搏奮進,走好新時代長征之路!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