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闡述:新時代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深刻總結了新時代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今天刊發的3篇文章,圍繞這一主題進行闡述。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0日 09 版)
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黨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踏上新征程、一起向未來,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落實,持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走過不平凡的歷程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改革正確方向,突出問題導向,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走深走實。全面深化改革走過不平凡的歷程,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動力。
開創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面對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真刀真槍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整合、全面深化的轉變。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有效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為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激發黨和國家事業新的生機活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經濟體制改革聚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政治體制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好發揮,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鞏固和發展。文化體制改革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社會體制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永續發展。國防和軍隊改革重構了人民軍隊領導指揮體制、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軍事政策制度。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使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持續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準,推動各方面制度體系更加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面對世紀疫情考驗,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同時,我國以自身穩定發展為世界經濟復蘇繁榮提供重大機遇和強大動力,為人類和平進步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全面深化改革的變革性實踐和突破性進展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很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加強和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推動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使全黨在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穩步發展。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和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發揮,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為我國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在社會分配中體現人民至上,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産權保護、公平競爭等基礎制度不斷完善,為各類資本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積極進展;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規模效應持續顯現,市場一體化軟硬體基礎不斷夯實。經濟體制改革有力推動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進程。2012—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經濟總量從53.9萬億元增至114.4萬億元,佔世界經濟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科技自立自強成果持續涌現,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截至2021年底,各類市場主體數量超過1.5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突破1億戶,發展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
建立健全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外開放水準不斷提升。共建“一帶一路”深入人心、成果豐碩,中歐班列持續發揮國際鐵路聯運獨特優勢。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産、服務網路加快構建,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推進,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展開。我國貨物貿易穩居全球第一,服務貿易躍居全球第二。2021年實際使用外資突破1萬億元,對外直接投資9366.9億元,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深化社會體制改革,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在收入分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養老托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領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長足進展。2012—2021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由7.9億增加到10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由5.4億增加到13.6億,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建成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
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重要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積極參與和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向世界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莊嚴承諾,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邁出新步伐。
同時,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國防和軍隊改革,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為國家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強可靠的安全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創造和積累寶貴經驗
全面深化改革的變革性實踐,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經驗。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共産黨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繫、命運所繫。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全面深化改革乘風破浪、奮勇向前的根本保證。要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世界、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推進改革的根本方向。正是因為始終保持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我們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避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價值取向。正是因為堅持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才能提出並實施正確的改革方案,並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深化改革開放的動力。
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正是因為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才能全面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雄厚物質基礎。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既是順應國際發展環境複雜深刻變化作出的戰略選擇,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高水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的內在要求。正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打開大門搞建設、辦事業,才能為我國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拓展廣闊空間,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思想縱橫)
權 衡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世界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會動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對外開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標誌性成果。
從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到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從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會議到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從發起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到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拓展,正在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外貿高品質發展邁出新步伐,商品出口占國際市場的份額由11%上升到15%,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雙向投資穩居世界前列,2017年以來吸引外資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二,對外投資流量穩居全球前三位。制度型開放加快推進,全面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連續5年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全國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分別縮減至31條、27條。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試驗田,部署建設了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積極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對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數量由10個增加到19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共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對外開放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和標誌性成果充分表明: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永遠不會關上;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中國構建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方向不會變,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決心不會變。對外開放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和標誌性成果也深化了我們對開放發展的規律性認識: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我國發展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順應世界潮流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但能發展壯大自己,還能引領世界發展潮流。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從國際看,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影響,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從國內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國內消費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迴圈特徵會更加明顯。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著力暢通國內大迴圈,大力繁榮國內經濟,不但能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也將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強大競爭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同世界各國實現更高水準的互利共贏。
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迴圈,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追求一枝獨秀,不搞你輸我贏,也不會關起門來封閉運作,將逐步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中國經濟發展開闢空間,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增添動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繫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兩個大局,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我們就能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打造發展新優勢,併為世界經濟穩定增長與和平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突破
李 政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新時代為什麼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怎樣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等重大問題,為深入推進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明確了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政治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有機統一。要切實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從組織上、制度上、機制上確保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領導地位,充分發揮企業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
明確了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和新時代的使命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國有企業要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産業鏈的‘鏈長’。”這一系列重要論述,進一步明確了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在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明確了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的原則和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兩個一以貫之” 深刻闡明瞭國有企業改革是有立場、有方向、有原則的,必須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同時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堅持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方向。“三個有利於”明確了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標準,要通過改革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增強活力、發展壯大。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國有企業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以創新性實踐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比如,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取得標誌性成果,為更好推動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打下堅實基礎。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國有企業的活力顯著增強,營造了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深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市場化、差異化的薪酬分配體系,靈活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實現幹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員工能進能出、機構能增能減。
在一些關鍵環節實現歷史性突破。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全面落實“兩個一以貫之”,切實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逐步建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國有企業分類改革成功推進。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存在的功能不清晰、定位不明確、發展同質化、考核評價不科學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一些混改企業成為完善治理機制、用人機制、激勵機制的“領頭羊”。推動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改革,國資監管的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不斷提高。
進一步強化了國有企業職能。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國有企業戰略支撐作用和履行社會責任能力不斷增強。國有資本佈局結構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控制力進一步增強,在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佈局力度持續加大,對産業鏈安全穩定和現代産業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用日益顯現,在世界一流企業建設上取得明顯成效。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創新體系不斷完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持續涌現,進一步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有企業進一步成為履行社會責任的排頭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高效推動復工復産、穩定經濟運作和完成全面脫貧攻堅任務、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中,國有企業都充分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作者為遼寧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0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