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個“小院”帶富一個村子 三名95後讓村民刮目相看

2022-06-06 09:46: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村裏搭起了水肥一體化的新大棚;過去滯銷的白蘿蔔變成了經濟價值高的水果蘿蔔和櫻桃番茄;村集體收入翻了三倍……一年前,三名95後農學研究生紮根西槐莊村,一年後,村裏的産業迸發出強大活力。

  西槐莊村,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鎮,是北京最偏遠的村子之一,出了首都環線高速,還要再趕10公里路。一直以來,西槐莊村産業單一,只種植蘿蔔一種傳統作物,而且還面臨老齡化嚴重、集體經濟薄弱等一系列挑戰。

  從“半信半疑”到“刮目相看”

  西槐莊村的蘿蔔種植已有百餘年曆史,經過村內幾代農藝人的辛勤培育,蘿蔔已經成為西槐莊村的“代言"。2021年春天,吳林靜、寧國法兩位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生來到西槐莊村,建起了一個“科技小院”。

  研究生種菜能種出花兒來?起初,村民們有點兒半信半疑。不過他們很快就發現,年輕人種地自有一番門道。

  在科技小院的幫助下,當地的蘿蔔種植變得更加規模化、科學化。從選種育苗、生産種植,再到線上銷售,都由兩名95後一手操持。

  “我們主要採用科學管理,引進生物防控病蟲害的各類設施,利用軟體遠端查看並分析種植數據,為村民們整理出一套更高效、高産、高品質的種植方法。”寧國法説。

  此外,科技小院還引進了三種櫻桃番茄和一種口感型大番茄,引進水肥一體化設備,控制15個大棚的灌溉與施肥,總結出水肥一體化儀器使用規程,並教會農民使用,降低了老年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水肥的利用效率。

  據了解,相比于市面上常見的番茄,科技小院所選擇的果粉番茄品種果肉偏軟,果汁含量更加豐富,也更適合鮮食,自然也收穫了消費者的好評。

  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吳林靜和西槐莊村村民正在收穫番茄。黨維婷攝

  “去年一開始,學校老師買了十幾箱,後來我們又跑到與農大有合作的院校去擺攤,有人買過幾次就會問,你們種的番茄怎麼這麼好吃?”吳林靜説,現在還不定期到市裏的一些街道去擺攤。

  除了線下,他們還嘗試了線上的新電商渠道。並請人來設計了Logo和包裝,也收穫了良好的效果。

  從試種新品種番茄,到栽種吊蔓西瓜,再到管理西槐蘿蔔,每茬農作物的生長都有科技小院的保駕護航。數據顯示,2021年,西槐莊村的集體收入達到33萬元,較上一年足足翻了三倍。

  從“小院模式”到“賽事IP”

  近日,中國研究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拼多多杯”第一屆科技小院大賽全國總決賽舉行,最終晉級的30支隊伍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雲端答辯”。吳林靜團隊帶著一年多的豐碩成果參加了此次比賽,並最終榮獲一等獎。

  據了解,全國第一個科技小院創建於2009年,是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團隊深入生産一線的成果。該項目至今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進駐了全國近500個村莊,為解決科研與生産需求脫節等發展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福建平和的蜜柚、陜西洛川的蘋果、雲南瀾滄的馬鈴薯……在全國135個農作物産業帶的種植端一線,一批農學專業的研究生依託科技小院人才培養項目,把實驗設備搬進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了大地上。

  對此,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趙瑜介紹,去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將科技小院確立為在農業生産一線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的典型案例,向全球農業部門推廣,為全球農業人才培養和技術推廣提供了中國範式和中國智慧。

  今年,科技小院項目再度升級,與一直關注三農發展的網際網路平臺拼多多積極合作,首次以全國研究生創新實踐大賽的形式,交流並推選深入農業農村一線的科技強農優秀案例。

  中國研究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拼多多杯”第一屆科技小院大賽全國總決賽現場。主辦方供圖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大賽設置了“科技創新類、應用創新類、産業創新類”三類參賽項目,鼓勵研究生深入農業農村一線,將個人成長成才與農村需求、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服務鄉村振興國家戰略。

  “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的出路,而核心是科研人才,同學們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邊學習邊實踐,不僅幫農民解決了實際問題,也儲備了自身技能、提高了科研水準。” 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全國農業專業人才提供展示與交流的平臺,為廣大青年深入農村生産一線提供實際的助力,正是企業投身科技小院大賽的初衷。

  從“規模種植”到“全産業鏈”

  當下,西槐莊的蘿蔔産業和番茄産業紅紅火火,但科技小院和村裏清醒意識地到了産業瓶頸:雖然産量增加、品質提高,但村裏沒有溫室大棚,更沒有冷庫,春節價高時已是庫存空空。

  “今後,這些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也將陸續提上日程。此外,鎮裏還將搭平臺,幫助西槐莊村完成商標註冊、商品認證、對外宣傳、冷鏈物流等關卡,助力産業長久發展。”西槐莊村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科技小院繼續聚焦村莊集體經濟的壯大,繼續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道路,把特色農産品銷售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只要村民們有需求,我們還在村裏,科技小院就會繼續零距離、零門檻地服務他們,發展村域特色農産品。”吳林靜説。

  今年秋天,吳林靜和寧國法即將從小院“畢業”。“我擔心走了以後,就沒人再去指導村民們種地了。”吳林靜則道出了她的一絲擔心。寧國法也表示,希望村裏的集體經濟往更好的方面發展,希望不久之後,有更多的人願意主動參與到産業中來。

  不過,剛剛讀研一的張曉恬已於今年3月來到了西槐莊村。“希望能延續科技小院的助農作用,幫助西槐莊村將蘿蔔産業和番茄産業做大做實,讓村民們真正享受科技帶來的紅利。”張曉恬説。

  實際上,很多參加科技小院的農業院校師生深有體會——種地是個苦差事,農業生産一線的改變需要硬投入,也需要慢功夫;三農人才培養需要政府、高校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援。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