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潤千頃田 糧香飄萬家(深閱讀 關注耕地保護與利用)
核心閱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統籌規劃、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各地要加大中低産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級。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作為全國糧食主産區,河南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更新農田水利,推廣精準灌溉,發展智慧農業,加快發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産,確保糧食的穩産、增産、高産。
智慧灌溉 澆地更節水
在河南省太康縣五里口鄉王寺安村,一大早,村民崔戰場就來到自家麥田裏。把地裏的噴霧澆灌帶和地頭的出水口一個個接好後,崔戰場用遙控器對著200米外的機井房輕輕按了一下,清澈的水流從機井裏汩汩流出,順著地埋管流向各個澆灌帶,水霧均勻地噴灑在麥苗上。“遙控一按就能澆地,擱以前都不敢想。”坐在地頭,看著眼前的灌溉設備,崔戰場很滿意。
2017年,崔戰場在村裏流轉了700畝耕地,種植小麥等農作物。“那幾年,地裏機井少,澆地多的時候還得排隊,往往一等就大半天。”回憶起頭幾年,崔戰場最大的願望就是澆地可以方便點。
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中低産田改造,把更多的“望天田”變成“高産田”,2019年太康縣開始在全縣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據統計,2019年—2021年,太康全縣共建成高標準農田32.5萬畝。
崔戰場家承包的700畝耕地也在此次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範圍中。“現在家家地裏都建有灌溉管和排水管,既不用擔心地旱,也不用擔心地澇。田間道路、機井橋等設施也都建設好了,刷卡澆地,還能遙控,別提有多方便了。”崔戰場説。
自打這700畝耕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後,農技人員也常常來地裏指導他開展土地改良。測土配方,深耕細作,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這幾年,崔戰場家承包的農田年年都取得大豐收。“現在,光小麥一項,畝産都比以前增加了200多斤。”穩産增收,崔戰場種地積極性越來越高。
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實施給農民帶來了顯著效益,2022年,五里口鄉加快了高標準農田項目的規劃和申報工作。五里口鄉黨委書記梁增智説:“本批高標準農田項目涉及五東、包莊等5個行政村,覆蓋耕地面積1.6萬畝,受益人口1.3萬餘人。”
集約改造 生産更高效
“這茬小麥經過前階段的追肥管理,目前長勢還不錯,應該有個好收成。”最近,在河南省扶溝縣永珍家庭農場,家庭農場主穆永珍看著眼前的麥田,臉上滿是幸福。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各地要加大中低産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級。扶溝縣也出臺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引導村民通過開辦家庭農場,改造中低産田,提高糧食産量。
“國家出臺這麼多好政策,讓我對種田特別有信心,覺得當農民也有奔頭。”穆永珍與家人商量後,決定籌建自己的家庭農場,嘗試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農業。
疏通渠道、平整土地、架設地埋線、鋪設滴管噴灌、蓋倉庫、建溫棚……一番重整後,小而散的耕地變成了整齊劃一的高産地。
“農場根據不同地形,劃分出兩個種植區域:面積大的地塊作為糧食作物區,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另一塊作為經濟作物區,種植洋蔥、蘿蔔、娃娃菜等。這種分區分類種植模式,不僅利於日常管理,提高土地産值率,還增加了抗風險能力。”穆永珍介紹,“縣裏組織農技專家定期到府指導,我們購置機械有補貼,還有免費的種子、化肥、農藥送到家。”
借助國家惠民政策,穆永珍的農場先後添置自走式噴藥機、植保無人機等各種農機30余臺,基本實現了糧食的耕作、播種、噴藥等環節全程機械化。
目前,扶溝縣512個家庭農場、1920名家庭農場勞動力已全部納入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動態管理,農場耕地水準也明顯提升,逐步從中低産農田邁向高産農田。
科技賦能 管理更方便
在河南省商水縣的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高科技讓普通的田間管理變得更高效。
走進示範區的農田,除了常見的成片連方、溝渠相連,還配套了智慧灌溉、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監測等科技設施。
這些設施統一聯網,在智慧中樞控制中心的協調指揮下,農業設施既能獨立高效運作,又能協同配合,為農民提供實時數據。“現在田管再也不忙了,盯著螢幕動動手指就行。”示範區相關工作人員説。
“過去都是雇人澆地,一人一天最多澆10畝,現在電腦控制,一天就能澆完所有地。”説起自動化灌溉系統,商水縣楓未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邱守先很滿意。
據了解,河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逐步從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到著重提升高標準農田地力水準,加強土壤治理,推廣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地力培肥技術,進一步提升耕地品質。“通過地力提升,確保農産品産量更高、品質更好,讓老百姓吃得更好、更放心。”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期統籌:楊爍壁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17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