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預警,築牢反詐防線(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中國)
近日,公安部公佈刷單返利、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路貸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檢法5類高發電信網路詐騙案件,這5類案件發案率佔比近80%。其中刷單返利類詐騙發案率最高,佔發案總數的1/3左右,已成為當前變種最多、變化最快的詐騙類型;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涉案金額最大,佔全部涉案資金的1/3左右;冒充客服類詐騙的受害人群通常為網購用戶,詐騙分子事先大肆非法竊取、收購買家網購資訊及快遞面單資訊,以退款、理賠等為由對買家或平臺商家實施精準詐騙;冒充公檢法類詐騙在詐騙過程中可以準確説出受害人姓名、工作單位、住址、身份證號等資訊,具有極強迷惑性。
針對電信網路詐騙案件高發情況,近年來,公安部等相關部門堅持打防並舉、防範為先,推出國家反詐中心APP、96110預警勸阻專線、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等反詐“利器”,不斷加強預警防範工作,為廣大群眾構築反詐防詐“防火牆”。
國家反詐中心APP上線以來,受理群眾舉報線索1460余萬條
“您現在正在遭受電信網路詐騙,要求您轉賬的是騙子,千萬不要相信!”北京市某公司財務人員呂某突然接到一則轉賬通知,正當呂某準備向對方轉賬時,接到了來自國家反詐中心民警的預警勸阻電話。
原來,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國家反詐中心民警發現一起“冒充領導、熟人”類型的電信網路詐騙正在實施,馬上撥打了受騙人呂某的電話進行勸阻,與此同時緊急啟動分級聯動勸阻機制,成功制止了此次詐騙,為呂某及其公司挽回資金損失286萬元。
“公安機關在加強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同時,堅持防範為先,不斷提高群眾反詐防詐的意識和能力。”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姜國利介紹。2021年公安部推出國家反詐中心APP,截至目前已受理群眾舉報線索1460余萬條,向群眾預警2.3億次,在防範電信網路詐騙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反詐中心充分發揮資源技術優勢,指導各地統籌全警資源力量,建立分級聯動勸阻機制。“預警提示、一鍵舉報、風險驗證、普及防騙知識,是國家反詐中心APP的主要功能。”公安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開通預警勸阻專線和短信系統,第一時間提醒群眾
一天下午,浙江杭州的何某接到一通陌生電話,對方稱何某在某APP上購買的商品因快遞公司工作失誤造成快件丟失,並表示要給何某賠款。何某信以為真,正在按照對方要求打開支付寶時,接到了96110預警勸阻專線打來的電話,被告知聯繫她的“客服”是騙子。96110是公安機關反詐專用號碼,據介紹,2019年11月8日,96110預警勸阻專線率先在北京啟用,目前已有29個省份的公安機關開通。
2021年7月14日,工信部聯合公安部正式推出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工信部網路安全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自動分析發現潛在被騙用戶,並通過12381短信端口第一時間向用戶發送預警短信。
據介紹,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上線以來,已成功發送預警資訊1.49億條。“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上線後,提升了公安機關預警勸阻的時效性和精準性,能夠對潛在的受騙群眾第一時間進行預警勸阻。”姜國利説。
推出“一證通查”等服務,不斷強化“兩卡”管理
在電信網路詐騙案件中,部分涉案電話卡由詐騙分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辦理,用戶本人並不知情,但這些涉案電話卡也可能會對實名用戶個人信用産生負面影響。
針對此類情況,工信部推出全國行動電話卡“一證通查”服務,截至今年4月底,用戶查詢量已累計突破6700萬次。“‘一證通查’服務打通了93家省級基礎電信企業和39家行動通訊轉售企業相關數據,群眾只需要使用居民身份證,即可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查到本人名下持有的全國行動電話卡數量。”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被詐騙分子冒用身份資訊的情況,同樣也出現在銀行卡辦理領域。為方便群眾對跨行銀行卡賬戶進行查詢,2021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指導有關金融機構在雲閃付APP上試點“一鍵查卡”功能。自該功能試點上線以來,已累計生成超過百萬份查詢報告。
“2021年,金融系統識別攔截資金能力明顯上升,成功避免大量群眾受騙,月均涉詐單位銀行賬戶數量下降92%,個人銀行賬戶戶均涉詐金額下降21.7%。”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