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航太青年”牛俊坡:忙完火星探測 又“解鎖”行星探測新任務

2022-05-04 18: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鬥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上海5月4日電 題:“航太青年”牛俊坡:忙完火星探測 又“解鎖”行星探測新任務

  中新網記者 鄭瑩瑩

  “在深空探測,尤其是行星探測領域,美國和蘇聯從上世紀60年代左右就開始探測火星、探測金星了,中國遲了將近60年,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迎頭趕上。”剛獲得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航太青年”——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總體主任設計師牛俊坡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如是説。

  1983年出生的牛俊坡,于2008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畢業,隨後進入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八院509所工作。他説,在航太系統工作13年多以來,主要做了一件事——參與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的研製。

  中國于2020年7月23日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

  牛俊坡還記得那一刻:2021年2月10日晚,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到達火星,並成功捕獲火星,成為中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這是我這些年工作感到最驕傲的一件事。”他説。

  “‘天問一號’通過一次任務的實施,追上了國外60年的探測腳步。希望通過深空探測後續任務的實施,我們能助力加速中國航太強國的進程。”他説。

  作為“80後”,牛俊坡生逢中國航太加速發展的大好時期,從載人航太到探月探火,這些年,伴隨中國經濟的成長,中國航太也越發茁壯。

  牛俊坡身在其中,體驗尤甚。他説,這兩年中國衛星發射量大增,2021年中國航太發射次數已經位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航太隊伍裏,年輕人的佔比也越來越高,比如,在509所,35歲以下的設計師佔了60%以上。

  牛俊坡在開始“天問一號”研製之前,有兩年地球遙感衛星的研製經歷。自2010年起,他開始參與深空探測論證階段工作。2016年,“天問一號”工程立項後,他便投入環繞器的工程研製工作。

  彼時,中國航太開啟新征程。牛俊坡介紹,中國從1970年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起,一直聚焦圍繞地球的衛星;到2000年以後,中國開展了月球探測工程,發射了嫦娥系列衛星,此時的探測目標——月球距離地球約40萬公里。現在中國進行“天問系列”行星探測任務,第一步便是“天問一號”探測火星。

  “我們探測的目標從地球到月球,再到火星,甚至以後到更遠的其他行星或宇宙天體,我覺得最難的就是目標更換之後,其特性、環境我們都很陌生,而這些都是影響探測器設計的必要條件。”他説。

  深空探測領域被形容為“航太新技術的實驗田”,裏面有很多未知的東西。比如在做“天問一號”的總體設計時,團隊先要做大量的調研,然後做很多備份方案,“怎麼去模擬環境,讓衛星先在地面上通過目標環境的考驗。沒有準確資訊的話,這些都是有很大風險的。我們需要留很大余量,去應對不確定性。”

  牛俊坡説,航太是對實踐要求很高的工程技術,在深空探測這個新領域,大家都在一條起跑線上,有經驗的航太人重在把握方向,而年輕人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機會可能更多,也更容易施展才華。

  從“天問一號”發射到交付在軌長期管理,他算了一下,長達480天的在軌飛行控制中,八院團隊成員平均出差時長超過260天,其中有近90天是通宵值班。

  他説,選了這份工作,就要把它幹好,“航太是有傳承精神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太精神,航太青年要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國家航太科技事業的需要。身邊很多同事都能吃苦耐勞、團結一心地去做這件事。”

  繼“天問一號”之後,中國國家航太局已發佈了後續行星探測計劃,包括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

  伴隨著這些新計劃提上日程,牛俊坡又“回”到了10年前,開始後續任務論證、關鍵技術攻關,為下一次任務的立項、研製作準備。

  “又一個新的輪迴,只是10年前做‘天問一號’的時候,我們是白手起家,啥都沒有,從調研開始做起;新的探測目標仍然需要調研,但我們已經有一批比較有經驗的設計師了,自主創新的路會走得更快、更好。”他説。(完)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