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經濟開局平穩質效提升
截至4月29日,全國已有30個省份發佈今年一季度經濟運作成績單。總體看,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疫情起伏反覆等考驗,各地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地方經濟實現平穩開局,22省份經濟增速跑贏全國,中西部地區增長較快。
穩字當頭固基礎
從總量看,廣東、江蘇、山東依然穩居前三。一季度,廣東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8498.79億元,江蘇和山東分別為27859億元和19926.8億元。此外,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和上海一季度GDP均在萬億元以上。
從增速看,22個省份經濟增速高於全國。新疆、江西、福建、湖北、貴州、山西、湖南、海南、內蒙古等9個省份增速超過5.5%。其中,新疆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高於全國2.2個百分點,在已發佈數據的省份中居首。
分區域看,中部地區增長勢頭強勁。江西、湖北同比分別增長6.9%和6.7%。湖北省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基於去年低基數帶來高增速,今年一季度湖北多項指標呈現趨勢性收斂,但拉長焦距縱向看,經濟回歸常態化的路徑依然清晰。山西、湖南分別同比增長6.5%和6%,安徽同比增長5.2%;河南同比增長4.7%,增速略低於全國水準。
西部地區穩紮穩打。貴州同比增長6.6%,內蒙古同比增長5.8%,四川、雲南、甘肅均為5.3%,重慶、寧夏均為5.2%,陜西、青海均為5.1%,廣西同比增長4.9%。陜西省統計局總統計師胡清升表示,一季度陜西經濟穩中向好,經濟呈現增速逐漸恢復、質效穩步改善、後勁蓄勢向好的態勢。
穩中求進提品質
在全力以赴穩增長的同時,各地不斷強化“進”的勢頭,發展品質效益持續提升。
三次産業中,工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一季度,在多項促進經濟平穩運作政策作用下,安徽省工業增加值增長7.4%,快於GDP增速2.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4%;貴州省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31.3%,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6.5%;黑龍江省以産業振興為引領,工業經濟開局良好,第二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37%,比上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
三大需求中,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得到更好發揮。“今年一季度投資增速回暖,是北京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朱燕南表示,投資增速回暖,是擴大內需和政策適當靠前發力的重要體現。一季度,北京市整合電路領域項目帶動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43.7%,資訊服務業投資拉動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42.7%,為高精尖産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重大項目支撐有力。一季度,在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推進力度持續加大的帶動下,江蘇省計劃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個數同比增長25.2%,完成投資增長15%,對投資增長貢獻率達54.4%。製造業投資引領增長。重慶市製造業投資一季度同比增長14.4%,已連續1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明顯快於全部投資增長。
從消費看,恢復發展的基礎有待夯實,升級類消費增勢較好。在北京,冬奧會拉動消費增長的成效明顯。一季度,全市居民滑雪滑冰消費的頻次同比增加近三成;在浙江,化粧品、飲料、通訊器材、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銷售增速均超過10%,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1.2倍;在河北,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中西藥品、文化辦公用品、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5.5%、10.8%、286%和55.1%。
“新”的動能在集聚。一季度,海南省完成高技術産業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30.9%,一批高技術製造業項目建設提速。新興産品增勢強勁,一季度,山西省可穿戴智慧設備零售額增長2倍,新能源汽車增長1.9倍,電腦及配套産品增長16.1%;河南省伺服器、整合電路等産量同比實現成倍增長,光電子器件、工業機器人、5G智慧手機等高技術産品産量均增長兩成以上。
加壓奮進穩增長
3月份以來,世界局勢複雜演變,國內疫情影響持續,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安徽省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肖志穎表示,近期疫情的多發對原材料供應、物流等的影響逐步向生産端傳導,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消費也受到制約,住宿餐飲、文化旅遊、交通出行等行業面臨一定困難。
四川省統計局總經濟師曾俊林表示,當前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經濟運作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和挑戰,穩增長的壓力明顯加大,其中不平衡的壓力和外部輸入性壓力尤其值得關注。
“下一步,我們要以更大決心和力度做好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能不能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關鍵看上半年、看二季度。”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新聞發言人崔建海表示。
二季度、上半年保持經濟平穩運作,對實現全年目標至關重要。近期,多個省份召開會議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廣東省提出,推動各項激勵政策儘快出臺、各類惠企資金儘快下達、項目快審批、建設快推進。浙江省提出,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確保二季度穩進提質。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彥斌認為,一方面,要高度重視疫情加劇等國內外突發因素對我國經濟運作帶來的新挑戰,宏觀政策需要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韌性足,經濟增速在全球範圍內仍處於較高水準。面對三重壓力,要優化經濟結構並增強經濟增長動力,尤其要加強穩定政策、增長政策與結構政策三者之間的協調配合。(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