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日報網評:“動態清零”行之有效 “與病毒共存”致人死命

2022-04-18 14:15: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隨著上海本土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的增加,防控措施也在加強。我們希望,疫情拐點儘快出現,也堅信這座城市將迎來曙光。

  不出所料,西方再次大唱反調。同前幾波疫情來襲時一樣,西方媒體迫不及待地宣佈中國“動態清零”政策終結。無論是去年德爾塔變異毒株出現時,還是去年底高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開始在全球蔓延時,我們都聽到了這番陳詞濫調。歐美抗疫失敗的惡果人盡皆知以來,我們就一直聽到這種説法。

  當前,上海的疫情形勢的確不容樂觀。然而,許多城市都經歷過奧密克戎疫情,並且最終都以極小代價渡過了難關。以人口密集的國際樞紐城市深圳為例,通過早期封控管理、大規模核酸檢測、向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深圳將疫情扼殺在萌芽狀態。此外,青島、天津、東莞等多座城市也相對輕鬆地控制住了這種高傳染性變異毒株。

  而西方病毒學家和流行病學家已經非常憤怒,儘管他們一再發出警告,但在政府、企業和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不少人心存幻想。如今,西方富人群體所面臨的感染風險幾乎為零,而那些最易受感染的人被迫重返工作崗位。許多西方政府的行為讓人誤以為,病毒已經得到控制。

  近期西方國家感染病例貌似在下降,但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新的變異株和亞變異株可能會讓一切回到原點,“新冠長期症狀”的風險也不應該被忽視。

  為了維護公眾健康,政治必須符合科學,而非相反。因此,防疫政策應當盡可能地符合最佳實踐需求。疫苗接種和核酸檢測應當齊頭並進,以儘早發現病例,盡可能地讓感染者不出現重症。

  當病毒大規模傳播,封控管理就成為必要之舉,這時我們要確保那些無法工作的人不擔心生活必需品供應,也不用去憂心收入或住房問題。

  上海的疫情告訴我們,事態極易失控。不過,中國已經向我們表明,奧密克戎並非難以戰勝。中國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已被證明可以用來應對西方媒體所説的不可避免的變異株。

  現在宣佈結束“動態清零”為時尚早。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和老年人等特殊群體而言,“與病毒共存”策略可能會在短期內造成大量死亡。

  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國家選擇錯誤防疫措施的後果,成千上萬人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而這種慘劇原本可以避免。如此大規模的死亡原本應該引起大眾的憤怒,但西方主流媒體卻千方百計地讓民眾相信這是一種正常狀態,這實在是令人不安。

  美國《紐約時報》在2020年5月報道稱10萬美國人死亡是“無法估量的損失”,並在頭版刊登了其中1000名死者的姓名等資訊。然而今年2月,當美國的新冠病毒死亡人數達到90萬時,《紐約時報》卻刊發了一篇題為《90萬人死亡,但許多美國人仍在繼續前行》的文章。

  為了利益而犧牲大量生命,這是極不道德的。若中國防疫政策發生180度轉變,就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發達資本主義經濟體以每天成百上千人死於病毒為代價維持商業運轉,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為了控制病毒在中國的傳播,許多人作出了犧牲,特別是醫務人員和志願者,他們一次次地奮戰在抗疫前線。現在,這些人正在上海拼盡全力控制疫情。如果我們自滿又冷酷地表示要與“勢不可擋的”變異毒株共存,那是對他們的羞辱。

  他們不會放棄,我們也當如此。

  英文文章原載于英文《中國日報》4月13日9版,作者係中國日報美籍記者伊谷然(Ian Goodrum)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