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走進老區看新貌丨福建將樂常口村的“山水畫”

2022-04-17 17:03: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2021年,全國第一張林業碳票頒發給了將樂縣的常口村。碳票,是將一片森林的固碳釋氧功能作為資産交易的“憑證”,換取生態收益。這是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那麼這幅山水畫如今畫得怎麼樣,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到三明將樂的常口村去看一看。

  總臺記者黃珊:走進老區看看新貌,這次我探訪了贛閩粵革命老區的常口村,它是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的高唐鎮。當年這個村子被稱為“三無村”,30年前的常口村沒有一條水泥路,沒有幾棟像樣的房子,也沒有幾盞會亮的路燈,那麼3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常口村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常口村哪最美?大家回答最多的,是村口的金溪。于教練帶領的皮划艇隊,已經連續五年常駐這裡。

  遼寧撫順皮划艇隊教練 于偉:這裡的水有兩三米深,都能看到底,水非常清。這四週的山都是油綠油綠的。森林覆蓋率大,我們親身體驗,在這裡跑步成績都非常好。當地人養成了一個習慣,對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像自己家裏的似的,都非常愛護。

  老照片裏渾濁的溪水早已不見,碧綠的金溪就像一面大鏡子。于教練説,在常口村訓練,隊員們的成績比其他地方都要好,而關鍵原因就在這片林子裏。

  常口村黨支部書記鄧萬富告訴記者,這裡林多地少,過去村裏燒的是柴火灶,一到晴天,村民們就會上山砍柴,有的用來燒飯,有的用來蓋房,也有的賣給附近的木材加工廠。

  常口村黨支部書記 鄧萬富:這些樹如果放在原來,早就砍光了。如果下大雨、暴雨,整個山上光禿禿的,泥沙就往田裏灌,這些都是教訓。

  從1998年開始,常口村把山林分為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其中生態公益林禁止砍伐,商品林也必須取之有度。從砍樹到種樹,村子裏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多種杉和松,子孫不會窮”。如今的常口村,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2%。

  常口村黨支部書記 鄧萬富:現在就是越管越好,也越來越好管了。我們一個村有兩萬多畝山,(以前)雇50個人也管不過來,這主要是靠村民自覺,就好管了。

  常口村黨支部書記 鄧萬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們村就是這個樣子的。把我們全村的碳票測算出來,請企業來幫我們把碳票購買去,我賣的是空氣,不是賣樹,我要讓村民能夠有這方面的收益。

  碳票是以林木生長量的增量,作為測算基礎,換算成碳減排量,再以“票”的形式發放,從而把“空氣”變成可交易、可收儲、可貸款的真金白銀。除了賣空氣,如今的常口村還有千畝臍橙基地,食用菌、果菜、花卉等産業也遍地開花。

  當年的沙土路,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堆著柴火的磚瓦房,變成了三層半的小別墅;曾經的村部,現在是村民活動中心。清澈的溪水穿門而過,門前的庭院種滿鮮花。每天下午四五點,爺爺奶奶都會聚在村口的亭子裏,喝擂茶,聊家常。

  常口村村民 黃軍生:原來老人家沒有錢,現在每個月都有老齡補貼,每年就有幾千塊,看病不要錢,免費。

  常口村村民 張祝英:家家戶戶都有天然氣,所以我們這邊不砍柴火,我們自己出一點點,還有村裏面補貼。這附近很多工廠,一部分年輕的在附近就業,一個月也可以掙大幾千塊。

  走進老區看新貌,我們收穫了這個春天裏最美好的微笑。

  (總臺記者 黃珊 林建軍 陳煇陽 鄭皓)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