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時的“管”是為了更好的“放” 從權威專家解讀看“動態清零”必要性

2022-04-16 09:3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述評:一時的“管”是為了更好的“放”——從權威專家解讀看“動態清零”必要性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 題:一時的“管”是為了更好的“放”——從權威專家解讀看“動態清零”必要性

  新華社記者李恒、徐鵬航、顧天成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4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累計超過5億,死亡病例數逾619萬。我國疫情仍在高位運作。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海南考察時指出,“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各項舉措”。

  新冠仍是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全球上周新增700多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2000多人病亡,世界“仍然處於大流行之中”。世界衛生組織警告,新冠肺炎疫情遠未結束,仍是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今年年初,許多國家陸續放鬆防疫政策。但“躺平”的結果是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激增——

  近期美國日增新冠確診病例約2.9萬例,日增死亡病例約500例,日增住院病例約1400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教授埃澤基勒伊曼紐爾認為,美國正處於新一波疫情上升潮之中,只是尚無法確認這次規模有多大。

  在日本,奧密克戎毒株引發了第六波疫情,僅今年1至3月累計死亡病例數就約有1萬例。

  英國政府宣佈實施“與新冠共存”計劃後,疫情自3月以來持續惡化,截至4月2日,英國連續兩周單周新增新冠病例近500萬例。

  德國聯邦衛生部長4月6日表示,此前宣佈從下月開始允許新冠感染者自願進行隔離的措施是“錯誤的”,德國將繼續沿用新冠感染者強制隔離政策。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躺平”實際上是其他國家無奈的選擇,在經過多種嘗試以後,尋找不到一種理想的控制新冠的策略,於是乾脆就“躺平”。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提醒説:“一些國家仍出現了嚴重的病例激增,這給醫院帶來壓力。由於新冠檢測(數量)已經顯著減少,我們監測(疫情)趨勢的能力受到影響。”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看,全人群都是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易感人群。”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説,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龐大,一些大城市人口老年化率較高。如果“躺平”,疫情對這類脆弱人群就是一場災難。“動態清零”是符合中國實際的,也是中國當前抗擊疫情的最佳選擇。

  奧密克戎是更難的“考題”

  專家提醒,奧密克戎是更難的“考題”,公眾要克服僥倖心理和麻痹情緒,避免出現低估奧密克戎危害等認知誤區。

  “奧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嚴重的,新冠肺炎不是‘大號流感’。”吳尊友表示,有研究對有關國家在2021年8月至10月與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兩個時間段的病死率和死亡率做了比較分析,發現奧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間的病死率確實下降了,但造成的死亡總數卻高於德爾塔毒株流行同期的死亡數,這表明奧密克戎並不是一些人想像的“流感化”。

  “奧密克戎變異株仍會導致重症、導致死亡。”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説。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毒力相對有所下降,但是這是相對既往毒株而言,目前看它的危害性仍然高於流感。

  當前,我國仍有超5000萬老年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而老年人是所有人群中最脆弱的部分。香港最新數據顯示,未接種疫苗的80歲以上老年人病死率高達15.68%,60歲以上人群死亡風險是30歲以下人群死亡風險的252倍。

  “在人與病毒的鬥爭中,最高的人權就是人的生命,是健康的生命。”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説,我們不會容忍自然感染導致大量的長者死亡,所以我們的政策仍然是動態清零。

  “奧密克戎變異株相比于流感傳播速度更快、更隱匿,更容易造成大範圍傳播。”梁萬年表示,我們要統一認識,摒棄“大號流感論”,抓住時間窗口,早日切斷傳播途徑。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我國疫情防控經驗證明,靠有效的政府行政措施,以及廣大群眾的積極配合,可以實現精準防控、動態清零的目標,即便出現疫情局部規模暴發的情況,也依舊可以很快將其控制住。

  不能喪失前期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山東,3月29日宣佈自2月底以來的這波疫情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復工復産進入“快車道”;深圳,從按下“慢行鍵”,實施科學精準的抗疫策略,到4月8日起有序推進各級各類學校返校復課;吉林,4月14日宣佈實現社會面清零,社會生産生活秩序逐步恢復……

  “精準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精準查明疫情來龍去脈、第一時間精準劃定密切接觸者、精準劃定管控範圍、精準開展臨床救治……”梁萬年認為,有效做到這些方面的“精準”,能夠較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將最大限度減少疫情防控對正常生産生活秩序的影響。

  一時的不便,是為了實現更多人的平安幸福——

  梁萬年説,針對上海疫情,實施較為嚴格的管控措施,是為換取全國更大範圍、上海更長時間正常的生産生活,各界需要用更高的眼光從長遠看得與失。

  “過早、倉促放鬆防控,極易喪失我國前期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梁萬年表示,堅持現行防控策略和措施可以對疫情發現一起撲滅一起、避免因發病導致的醫療資源擠兌、最大限度縮小疫情影響的區域。

  短時的管控,是為了促進更健康持久的發展——

  梁萬年説,我國的疫情防控舉措以一段時間內控制一些區域,換取了最廣大地區和民眾的正常生産生活。去年我國GDP比上年增長8.1%,高於2021年初確定的目標和外界預測,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專家表示,只要大家思想高度統一,統一到“動態清零”總方針下,保持不動搖、不放鬆,就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