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矽谷”拔節生 洞庭依然魚米鄉
陽春三月,播種生機。
良田千頃,湖南播種希望。超級雜交水稻不斷領跑世界,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在長沙、三亞兩地掛牌,億畝鹽鹼地有望變糧田;
錦繡山川,湖南綠色發展。三湘四水五彩茶,“湖南茶油”榮獲“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江河湖泊,湖南年年有餘。揭示了魚類遠緣雜交的主要遺傳和繁殖規律,突破生殖隔離難關,不斷豐盈著群眾的菜籃子。
湖南自古就是農業大省,素有“九州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産區、生豬養殖和調出大省、全國“米袋子”“菜籃子”“油罐子”的重要陣地。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被譽為農業的“晶片”,作為育種強省的湖南,自2013年我國提出“建設種業強國”以來,便圍繞打造“種業矽谷”不懈奮鬥,以實現種業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2016年1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長沙現代種業基地。長沙“種業矽谷”建設由此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洞庭之南,依然是魚米之鄉。
育大國良種
創新中心叩響智慧育種4.0時代大門
一日春耕十日糧,十日春耕谷滿倉。當前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期,三湘大地一片繁忙景象。
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已經在為下一場豐收做好種子的技術探索。在分子育種實驗室,研究人員用一套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統對種子進行篩查,根據種植需求,對水稻基因進行改造。
這種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的分子設計育種技術,正叩響智慧育種4.0時代大門。
“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農場,都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種子。”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劉志賢,自開始工作起便從事作物遺傳育種。54歲的劉志賢,笑稱自己就是顆“老種子”。
2020年5月18日,湖南省政府聯合中信集團共建的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在長沙掛牌成立,由首席科學家領銜,相關高校、院所、企業等優勢科研力量共同參與,建立整合化、專業化、流程化的現代種業創新體系。
“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通過共性技術平臺的協同整合,形成新一代智慧化育種技術體系,並啟動種質資源數據庫、生物智慧大數據平臺、分子育種關鍵技術平臺和種業檢驗檢測與中試測試平臺建設與提質升級。”劉志賢介紹,目前,分子育種、生物智慧大數據2個共性技術中心基本建成並投入使用,水産、油茶、中藥材專業研究中心已按程式組建公司,其他5個專業研究中心正在組建。
“通過聚焦顛覆性關鍵技術環節以及産業、帶動性較強的核心領域,提供高價值的技術創新支撐和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劉志賢説,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圍繞種植和養殖兩大領域,聚焦安全、發展、品種、育種、推廣、産業6大任務,將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與産業應用轉化深度融合,構建“4+15”矩陣式創新架構,聯合全國力量打造種業領域國家實驗室。
作為長沙“種業矽谷”創新平臺之一的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針對種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創新要素分散、協同創新水準不高等問題,這個由政、企、園、校等二十多家單位共同建設的種業創新中心,以種質資源數據庫、生物智慧大數據平臺、分子育種關鍵技術平臺和種業檢驗檢測與中試測試平臺四個關鍵共性技術平臺,為水稻、油菜、蔬菜、油茶等15個專業研究中心提供技術支援,力求在重大型戰略品種的選育上取得突破。
為充分發揮湖南優勢,在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中展現擔當,湖南積極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夯實種業創新載體支撐。2021年,湖南省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種業創新項目,省財政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支援種業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2022年3月7日,岳麓山實驗室建設項目開工,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頂層設計,岳麓山實驗室對標國家實驗室,要打造生物育種科學研究、種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重大戰略品種培育、高水準種業創新人才聚集四個高地。
岳麓山實驗室隆平片區便是立足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隆平高科、華智生物等平臺、企業在生物育種、種業産業等方面,主攻分子設計育種、大數據智慧育種等研究,促進種業科技成果轉化和重大戰略性品種培育與産業化,著力打造分子育種、大數據智慧育種共性技術研發共用區、種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重大戰略品種培育與産業化區。
錨定打造種業創新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岳麓山實驗室在成為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種業實驗室路途中,大步前進。
造龍頭企業
種業龍頭勇奪多項全國第一
春耕來臨,正是水稻種子銷售高峰期。在農戶播下希望的同時,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均簡稱隆平高科)也開啟了今年的“春耕備耕”,通過訂購會等一系列春耕農資服務活動,讓好品種、優品種“搶先入戶”。
2月19日,隆平高科在合肥召開超級稻品種“瑋兩優8612”生産預約會,現場預約近百萬公斤;
3月4日晚,隆平高科副總裁、水稻首席專家、種業科學院院長楊遠柱主講的《安全、高效優質稻品種選育》講座正式與網友見面,當晚線上人氣熱度累計達到21.6萬人次;
3月12日-13日,隆平高科亞華水稻事業部在江西南昌、湖南長沙共同召開了以“保障糧食安全、推進共同富裕”為主題的瑋兩優8612生産預約大會,會議現場簽訂了近百萬公斤訂單,在國內雜交水稻種植區掀起了一陣瑋兩優8612搶訂風潮。
……
1999年,新中國首部《種子法》頒布前夕,在市場化春風的吹拂下,隆平高科由袁隆平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共同發起成立。2000年,《種子法》正式頒布,拉開了中國種業市場化改革序幕,同年,隆平高科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以著名科學家名字命名的上市公司。
20餘年的不懈前進,隆平高科主營業務穩步增長,2020年實現營收32.9億元,位列全球種業前十強,其中,水稻、食葵、穀子位列全球第一,玉米、黃瓜、辣椒居全國第一。
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和隆平高科在成立之初,便積極探索的科企合作模式密不可分。按照各自優勢分工,科研機構負責雜交水稻育種的前端突破,企業大力開展成果轉化、市場推廣,取得了長足發展。
加強成果轉化及産業化,提升種業産業發展水準,湖南打造出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
湖南在實施種業科技創新項目中注重産學研結合,強化成果轉化與産業化,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政結合的種業創新體系。支援隆平高科等企業開展種質創制、品種培育、産業化應用研究和國際技術轉移,助推湖南雜交水稻、雜交辣椒等種子銷量全國領先,商業化育種規模及水準國內第一。
湖南現擁有以隆平高科為代表的種業企業400余家,商業化育種規模和水準居全國第一。從湖南走出去的雜交水稻、雜交油菜、雜交辣椒、多倍體淡水魚和油茶等市場佔有率居全國第一。
培創新人才
紮根三湘構建科研人才隊伍
春漫三月,春茶飄香。
位於長沙縣黃興鎮的長安基地裏,株株茶樹冒出新綠,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茶學專業教授劉仲華正帶領茶學專業本科生、部分研究生穿梭在成壟的嫩綠茶田間,開展生産實踐。
“採茶時,用單芽、一芽一葉等來描述採摘的標準,採茶根據不同情況有統一的標準,這有利於不同種類茶葉的加工,把握成品茶的品質。”劉仲華和學生們講解著春茶的採摘要領和茶園管理相關知識。十指翻飛間,一抹抹新綠從枝頭落入茶簍。
在制茶車間,同學們正有條不紊地將新鮮茶葉按規範流程進行加工:攤青、殺青、理條、烘乾……車間裏瀰漫著茶葉獨特的香氣。
“從入門到精通,通過實踐操作可以不斷豐富制茶知識,精湛制茶技藝。”現場,劉仲華為生産實踐的學生們頻頻點讚。“中國茶産業發展迅速,我們的人才培養更要適應社會的需求、適應産業的發展、適應社會的進步,只有在生産實習這個環節來鍛鍊自己過硬的生産技術、掌握真本領的學生,才是行業最受歡迎的。”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最好的時節,學生們和一畝畝茶樹共同成長。
早在2003年,湖南農業大學便以“一號文件”制定校內頂尖人才培養計劃,隨後逐年加碼。2022年一經開學,湖南農業大學便召開人才工作會議。
“面向産業,服務三農。”湖南農業大學人事處處長兼黨委人才辦主任伍小松透露出學校人才培養的秘訣。“首先聚焦湖南省農業特色産業,突出學科優勢,發揮院士引領作用,實現學科鏈、産業鏈、人才鏈融合;對於拔尖人才的引進,需做到強優勢、補短板、衝特色;激勵教師堅守教書育人本職,創新教師評價考核機制,以達到教學、科研兩條腿走路。”
2001年,湖南農業大學便開始擁有全職院士1名。2021年,增加到4名,在湖南省屬高校及全國農業院校排名前列。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進百姓家。”湖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陳弘深感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必須堅持紮根三湘大地,面向鄉村振興,圍繞湖南‘十大千億産業’‘六大強農行動’和‘七項工作重點’,聚焦農業農村重點、堵點和難點問題,精準有效地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
加強人才培養引進,構建種業創新人才隊伍。湖南省科學技術廳通過實施省科技領軍人才(團隊)、湖湘青年英才、湖湘高層次人才(團隊)、博士後創新人才等計劃,培育種業創新人才,並將種業創新人才引進培養與科研項目實施、創新平臺建設有機結合,著力建設高水準種業創新人才隊伍。同時,通過相關人才計劃積極支援華智、奧譜隆、希望種業、袁創公司等種業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海外高水準種業創新人才引進力度。
目前,湖南在農業領域擁有官春雲、印遇龍、鄒學校、劉少軍、劉仲華、柏連陽、單楊、吳義強等8名院士、4000多名科研人員,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
春和景明,萬物煥發生機,“種業矽谷”也在拔節生長,為“中國飯碗”貢獻著“湖南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