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老有所樂新生活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老年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應該自然面對,找到新樂趣、開啟新生活。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步入老年之後,要麼一時適應不了,要麼無事可做,往往出現或多或少的失落感、孤獨感等。那麼,老年人該如何愉快、充實地享受老年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相關部門又該在哪些方面給老年人提供更多途徑,讓老年人“老有所樂”呢?
輕盈地踮起腳尖,隨著音樂自信舞動,看著這優美的舞姿,很難想像這是一群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老人。這些老人並不是專業舞蹈演員,因為熱愛舞蹈,她們走到了一起。
瀋陽鳳霞藝術團團員王鳳霞説:“我們團隊有家庭變故精神緊張的,有退休失落的,還有兒時有芭蕾夢想的。30多個隊員都有不同的情況,走到一起共同跳我們喜歡的芭蕾舞。”
這個業餘舞蹈團成立於2005年,最初只有十幾個人,那時舞蹈團沒有場地,老人們只能到公園練習。冬天在室外練習經常會感冒,王鳳霞聽説國家也在鼓勵老年人發展業餘愛好,就想到當地文化館去打聽一下能否給她們提供一些支援。當時,瀋陽市也正在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給有意願進行文藝活動的老年人免費提供場地和相應的支援也是其中的工作之一。
遼寧瀋陽市和平區文化館館長韓菲説:“我們是公益性事業單位,也為老年人提供平臺和空間,讓他們展示自己,從此我們文化館向他們敞開了大門。”
文化館不僅為老人們每週提供一個下午的舞蹈室免費使用,還專門把設施進行了改造。了解到老人們的情況後,瀋陽市群眾藝術館、和平區社區學院也主動表示願意免費為她們提供場地。有了這些支援,老人們每週都能有好幾天可以訓練,她們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李賓伏是舞蹈團裏最愛笑的一位阿姨,然而在加入舞蹈團之前,她已經很久沒有開心地笑過了。多年前,李賓伏的女兒去世,因為悲傷過度,她一直沒能走出來。李賓伏不知道該怎樣排解,只能每天悶在家裏,封閉自己。直到加入舞蹈團,有了舞蹈和夥伴們的陪伴,她才感覺到陰霾中裂開了一道縫,陽光透了進來。
像李賓伏一樣,有許多老年人因為人生的變故,或者僅僅因為退休了難以適應,會感到孤獨、沮喪,出現心理問題。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説:“現在老年抑鬱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當中的發病率大概是7.3%。我們怎麼才能健康?一定是要積極地走出去,做一個快樂的事情,投入地做這個事情。”
快樂、投入地去做事情,這需要老年人自己調整心態,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愛和幫助。然而,隨著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增大,老齡化速度加快,像鳳霞藝術團的老人們此前遇到的困境一樣,老年人文化娛樂場所的短缺在很多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會副會長陸傑華説:“相對於日益增長的老年人規模來説,特別是相對於這些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來説,我們現有提供的場所是少的,提供更多文化場所來滿足老年人需求,也是我們下一步應該特別關注的。”
近幾年,我國在養老工作中也持續加大關注老年人的休閒娛樂和心理健康問題,陸續出臺了各種政策。在2021年11月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就提出,支援街道社區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組織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縣(市、區、旗)應整合現有資源,設置適宜老年人的教育、文化、健身、交流場所。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視,尤其在農村地區,由於經濟發展還相對落後,養老工作也在逐步完善,針對農村老年人的休閒娛樂、精神撫慰等工作還遠遠不夠。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更需要社會關注。
李娟説:“一些留守老人,特別是偏遠地區的留守老人,他的社會網路非常小,能接觸到的人非常少,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確實比城市老年人要差一些。”
如何讓農村的老年人也能快樂充實地安度晚年,各地也在不斷探索。浙江省寧海縣的麻岙村位於當地比較偏遠的山區,是個典型的空巢村,村裏大多數年輕人都進城了,留下很多老人獨自在家。
為了讓這些空巢老人得到更好照顧,寧海在全縣設立了19個公建民營的養老院,也經常在養老院裏辦些娛樂活動。不過更多的老人還是喜歡住在家裏,怎麼能讓這些老人也有事做、心情好,當地幹部們也一直在琢磨。
陳振臺是一位盲人,他的老伴因為身體不好,居住在鎮上的養老院裏。獨自在家的陳振臺覺得日子很難熬,後來,村裏幾個類似情況的老人經常聚在一起,拉拉二胡、唱唱歌,心情也愉快了很多。
關注到這個情況後,村幹部們就想到可以以這樣的方式把村裏老人們組織起來,自娛自樂、圖個開心。
村裏把新改造的老屋用於讓老人們排練,又給老人們添置了樂器。就這樣,在大家的幫助下,這個老年樂隊成立了。現在,這個老年樂隊經常給村民們演出,成了大家的開心果。麻岙村這個老年樂隊也給當地民政部門不少啟發。
浙江寧海縣民政局副局長周俏敏説:“就是想推農村老人一人一藝的普及活動,一個老人一個才藝,你有什麼才藝我們會組織有計劃地做培訓,資金支援方面還是要投入一下。”
除了參加文體娛樂活動,讓老年人能繼續學習新知識,在“學中樂、樂中學”也是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我國很多地方在推行的“老年學校”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李娟説:“學知識能夠促進大腦減緩老化,另外老年大學會有很多同學,有各種各樣的社交,有意義感、價值感在裏面就會更好了。”
學習知識能讓老年人獲得價值感,是實現“老有所樂”很好的途徑。據統計,我國現有各類老年大學7.6萬多所,在校和遠端教育註冊學員共1400多萬人,而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2.64億,也就是説,享有老年教育資源的人數佔比僅為5%左右,因此不少老年學校都是“一座難求”。
為了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相關政策。在2022年2月出臺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又進一步提出,鼓勵養教結合創新實踐,支援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學習點。發揮社區教育辦學網路的作用,辦好家門口的老年教育。
在家門口辦老年教育,這一思路符合老年人實際,也很有操作性,成為各地實現“老有所樂”的重要手段。
山東東營市勝興社區老年學校是東營市墾利區老年大學與勝興社區合作創辦,目前開設了書法、舞蹈、聲樂三門課程,附近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報名學習。
不過,在社區建的老年學校畢竟空間和資源有限,因此,一些學校也在搭建和完善針對老年人的網路教育平臺,讓老年人在家也可以上自己喜歡的課。河北的王秀英老人報名了繪畫線上課程,現在已經學習了半年多的時間。除了繪畫課,王秀英也經常看其他課程的教學視頻,每天的生活都很豐富。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我們在步入老年時,依然應當快樂、積極地享受生活,熱愛生命中的每一時每一刻。當然,這需要老年人自己調整心態,也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專門提出,創新發展老年教育、豐富老年人文體休閒生活,擴大老年文化服務供給、支援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促進養老和旅遊融合發展等等。老年人主動找樂,讓內心快樂,再加上社會的關注和幫助,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能“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