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送檢報”24小時 核酸報告是這樣出爐的→
3月22日,國家衛健委公佈了第三版核酸檢測指南,進一步明確,劃定範圍的核酸檢測應當在24小時內完成。 從採樣、送檢到出報告,每個環節如何銜接?如何保證完成時限?戳視頻,跟隨上海浦東一個社區的檢測全程,看看每份核酸報告背後的故事↓
24日上海浦東濰坊街道東欣小區進行核酸篩查的現場。小區檢測點設在小花園裏;因是10人混檢,隊伍也按10人一組,前一組檢測時,後兩組在同步掃碼登記。
志願者 王凱亮:這是10個人一起的條碼,你拿給醫生,你是這一組的最後一位.
下午2點,近2000人的社區,採樣接近尾聲。通過一網統管平臺,街道指揮部實時觀察60個點位的採樣,及時進行人員、物資等調配。
社區工作人員:八村隊伍比較長,我們從其他居民區調一支檢測隊伍過去,看看有沒有快結束的.
濰坊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這次區域核酸篩查的一個轉机站,短駁車陸續將各個點位取來的樣本送到這兒。
傍晚五點半,濰坊街道所有點位的核酸採樣已經全部完成。晚上6點半,樣本送到位於周浦的解碼生物。
採樣管先要逐一進行掃碼錄入,並插入實驗板。2秒一管,6000份管子得掃一個小時。 掃完碼的管子被送入實驗室,還要經歷幾個步驟:提取樣本加到裂解液中,再放入這個機器進行自動化核酸提取,之後,檢測員進行熒光定量反應操作。
正常情況下,樣本在進入到實驗室後,3個小時就能完成;但如今,上海正在進行大規模核酸篩查,每天送來的樣本量堆疊成山,即便已是12小時兩班倒,檢測人員也面臨巨大工作量。
檢測員 張瓊紅:下午大概一點多進來的,現在已經8點半了,中途沒有出去過,一直在加樣。
檢測員 王少南:怎麼會喝水呢,這裡面是不能吃東西喝水的。
深夜12點,解碼生物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樓外的3台方艙實驗室,也在全力運作。而第二天一早,東欣小區居民打開健康雲查看的時候,報告已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