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記者觀察丨北約轟炸南聯盟23週年 無解的“為什麼”

2022-03-24 22:4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歷史上的今天,是個沉痛的日子。1999年3月24日,在沒有聯合國安理會的批准下,時任北約秘書長哈維爾索拉納在布魯塞爾宣佈,對南聯盟發動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在接下來的78天裏,南聯盟遭到了世界上最強大軍事聯盟的狂轟濫炸,導致2500多人死亡,100萬人淪為難民,科索沃單方面宣佈獨立,給南聯盟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算。時隔23年,留給人們的疑問依然是沉重的。

  塞爾維亞社會黨副主席 歷史學家 馬爾科維奇:5歲和3歲的孩子,看到的是戰斧導彈穿過窗外,看到潘切沃煉油廠滾滾的濃煙,我兒子看了轟炸的新聞説,“爸爸,他們會毀了我們的房子,殺了我們”。瞧,美國的炸彈帶來的“愛與和諧”,當炸彈落下時,當我兒子看著新聞哭泣時,這就是他們眼中的“南斯拉伕的利益”。而現在他們稱,俄羅斯的炸彈是邪惡的,是可恥的法西斯主義,這就是美國的雙重標準。

  3月24日至6月10日,78天的時間裏,當時的北約19個成員國中有13個參與了空襲,其餘6國全程參與後勤保障。第一階段打擊南聯盟的指揮系統,第二階段打擊其地面部隊和軍用物資,第三階段打擊民用設施,有計劃、有目的的轟炸乾脆變成了歇斯底里的狂轟濫炸。

  時任南聯盟空軍總司令 斯密利安裏奇將軍:其政治目的是分裂南斯拉伕,將黑山與塞爾維亞分離並粉碎塞爾維亞,佔領科索沃和梅托希亞,並將科索沃交給阿族的恐怖分子,為北約到達巴爾幹半島創造條件。因為這裡可以便捷地通向中東,這裡與地中海近在咫尺,穿越地中海便是非洲大陸,這才是美國一心想要控制這一地區的真相。

  為了師出有名,發生在科索沃自治省的民族矛盾被冠以了“人權危機”。人權危機的解決方式是北約超過38000次的作戰任務,南聯盟付出的代價是2500多人死亡,100萬人流離失所。

  1999年4月17日22時左右,在貝爾格萊德郊區巴塔尼察鎮的一處民宅中,三歲的米莉察在衛生間裏被彈片擊中,在她父母絕望的注視下停止了呼吸。米莉察的名字沒有出現在西方的新聞報道中,但她用自己幼小身軀裏流淌出的鮮紅血液首次向世人證明,在塞爾維亞中心地帶北約曾經使用過僅次於核彈的恐怖武器“集束炸彈”,揭穿了北約此前聲稱的僅在科索沃地區投放的謊言。

  時任南聯盟空軍總司令 斯密利安裏奇:北約1020個地點向塞爾維亞人民扔下了2000枚集束炸彈,釋放出350000顆子炸彈。戰後,在南斯拉伕全境發現又有200人為此喪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兒童,為什麼啊?

  2006年,南聯盟解體,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從此各奔東西。2008年,科索沃宣佈獨立,立即獲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承認。塞爾維亞人擺脫了被時局所左右的命運,卻不得不面臨殘破的國土和無休止制裁帶來的貧窮和倒退。

  塞爾維亞社會黨副主席 歷史學家 馬爾科維奇:今年此刻發生的,證明了美帝國主義政策的絕對荒謬,他們為烏克蘭的兒童、婦女、老人流淚,而當他們轟炸塞爾維亞時,你沒有看到這樣的消息,你看到的是《時代》雜誌的封面上赫然寫著,“讓塞爾維亞人屈服”。背後是硝煙瀰漫的伏伊伏丁那省,他們不僅沒有為塞爾維亞受害者感到難過,那些為帝國主義意志服務的媒體,還要求對塞爾維亞人進行更嚴厲的懲罰。

  時任南聯盟空軍總司令 斯密利安裏奇:問題是“為什麼”,他們在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和梅托希亞地區以及在黑山的兩次行動中傾瀉了15噸貧鈾彈,不是説為了摧毀南聯盟的坦克嗎?但他們只摧毀了13輛坦克,這是針對平民的犯罪。

  塞爾維亞幾乎每年都會以不同形式舉行紀念活動。2021年3月24日,塞爾維亞沉痛紀念北約轟炸南聯盟22週年,武契奇義正詞嚴地痛斥北約的霸權。

  塞爾維亞總統 武契奇:至今沒有人對這一滔天罪行負責,沒有人給2500名無辜平民遇害一個交代,保衛國家的士兵和警察卻被冠以罪名,沒有人對6000多名傷者負責。

  塞爾維亞媒體將這座紀念碑描述為“悲傷之地”,這座米莉察的雕像代表的是在北約炮火中失去生命的79個孩子,其中最小的只有11個月。多年來,這裡成了母親們的哭泣之地。看到地上枯萎的鮮花,我不禁想起了貝爾格萊德副市長韋西奇的那句話:無辜兒童的遇難才是我們最痛的傷口。(總臺記者 張穎)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