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有利條件 走好“必由之路”
重大的戰略論斷,關係全局、事關長遠。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作出“五個必由之路”重大論斷的同時,深刻洞察時代發展大勢,準確把握歷史發展趨勢,深入分析我國發展優勢,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作出我國發展具有“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的重大論斷,對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國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顯著優勢進行了精闢概括和深刻闡釋。
科學的理論指引,揭示本質、匯聚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的重大論斷具有鮮明理論品格和實踐特色,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為新時代新征程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必將引領中國在“必由之路”上攻堅克難、行穩致遠。
科學系統的戰略思想
鮮明提出“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彰顯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總攬全局的戰略智慧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
3月6日下午,北京友誼賓館聚英廳,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
在聽取7位委員發言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並闡明我國發展仍具有的“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
戰略性,關乎總體全局、事關根本長遠、影響至為關鍵,具有決定成敗勝負的重大意義。戰略性有利條件,意味著不是一般性的有利條件、不是一時半時的優勢,而是對於發展全局、長遠走向有著關鍵影響的主要有利條件。
“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的重大論斷,蘊含著深邃思考,綻放著時代光芒,深刻闡明瞭“時與勢在我們一邊”的道理。
這是統籌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確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願景,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戰略思維,明確戰略導向,作出戰略擘畫,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時此刻,中國正處在新的時代方位、面對新的歷史關口:
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們黨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放眼全球,國際形勢發生新的重大變化,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嚴峻挑戰,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寧。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國博弈日趨激烈,烏克蘭局勢風雲變幻,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
環顧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至為關鍵。
越是關鍵時期、重要節點,越要在戰略上作出準確判斷、進行科學謀劃。
“隨著經濟增速下降和國際形勢變化,社會上難免出現一些焦慮情緒,擔心我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已經過去。”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説,“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的提出,正是立足國情、世情,從大國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發作出的重大判斷,充分表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李稻葵表示,這樣的戰略機遇期不是等來的、盼來的,是踏踏實實辦好每一件事情、一步步創造出來的。
“‘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蘊含深厚的社會歷史感、豐富的辯證思維和縝密的系統觀念,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許先春説。
這是著眼歷史大勢的強大戰略自信——
當前,隨著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不利條件給我國發展帶來多重壓力。形勢環境越是複雜、使命任務越是艱巨,越要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
“‘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是我們在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基礎上得出的重要歷史經驗,已經在實踐中不斷驗證並得以鞏固,不會因任何艱難險阻而動搖和改變。”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張樹華説。
舉大事,必有所資。
從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到“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對比更加鮮明;從經濟體量大、迴旋餘地廣,到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從中國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到志氣、骨氣、底氣空前增強……“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相互有機統一,既是清醒的戰略判斷,也通過新時代實踐成果展現了戰略自信。
戰略性有利條件,意味著大勢所趨,匯聚合力就成為顯著優勢。
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表示,用好戰略性有利條件,我們就能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有效應對和駕馭複雜局面,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這是走好必由之路的重要戰略支撐——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回顧新時代黨和人民奮進歷程,圍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團結奮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五個必由之路”重大論斷。
兩個重大論斷的提出,僅僅間隔一天。從思想邏輯和實踐邏輯上看,“五個必由之路”和“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組成完整的理論框架,系統回答了舉什麼旗、走什麼路、靠什麼向前走的根本性問題。
“‘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連接起歷史、現在與未來,揭示了中國發展的深層次規律。在實踐中用好這些有利條件,我們就能佔據戰略主動,乘勢而上,攻堅克難,再譜新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李海青説。
事關長遠的戰略謀劃
準確把握“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運用戰略思維觀大勢、謀大事,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是一個大黨,領導的是一個大國,進行的是偉大的事業,要善於進行戰略思維,善於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
“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既是戰略判斷,也是戰略謀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重大問題;既回答了新時代我們為什麼成功,也揭示了未來我們怎樣繼續成功,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既相輔相成,又有機統一,要從整體上正確認識、系統把握。
以堅強領導核心凝聚奮進偉力——
風雨不懼,砥柱中流。
在“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重大論斷中,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指出,“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沉著應對各種重大風險挑戰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部署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採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堅持就是勝利!有黨的堅強領導就一定能夠勝利!
面對世紀疫情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打響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快速有效處置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黨中央堅強領導的“定海神針”作用充分彰顯。
以前所未有的勇氣正風肅紀反腐,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以堅決姿態抵制霸淩行徑捍衛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驚濤駭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都能從容應對、果斷決策,以超強整合力、強大動員力和高效執行力,一次次將“不可能”變成“一定能”。
“正是一次次大戰大考讓人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産黨有著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我們奮進航程中最穩健的壓艙石,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政協聯組會上,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幹部羊風極分外感慨。
以顯著制度優勢保障發展進步——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
在“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重大論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國政治制度和治理體系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實踐中進一步彰顯顯著優越性,“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對比更加鮮明。
從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到日益豐富不同領域具有創新性、支撐性的重要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層次分明、系統完備,各項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民主集中制更加健全,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在國家治理中日益顯現出巨大的制度效能。
“中國經濟率先全球轉正,脫貧攻堅戰取得偉大勝利、全面小康千年夢圓”“真金不怕火煉,偉大成就、偉大變革全面展示了‘中國之治’的顯著優勢”……在今年全國兩會審議討論中,對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複雜挑戰下取得的一系列彪炳史冊的奇跡,代表委員們談得熱烈、感受真切。
億萬人民群眾發自內心擁護黨的領導,更加深切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更加由衷地為偉大祖國感到驕傲。
以持續快速發展夯實發展基礎——
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增長8.1%;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萬億元,增長10.7%;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糧食産量1.37萬億斤,創歷史新高……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串串數字,為2021年的極不平凡寫下生動注腳。
“成績的取得著實不易。”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説,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經濟增速全球領先、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為新征程繼續邁向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2021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一年凈增13萬億元,這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是第一次。
“這説明中國經濟發展後勁很強,韌性很強,市場主體活力和抗風險能力都很強,這是實現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信心和基礎所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
《紐約時報》刊文稱,中國5.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比以往雖有下調,但仍然高於大多數國家,能在全球不確定性中提振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經濟體量大、迴旋餘地廣,又有超大規模市場,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以穩定社會環境保障發展安全——
社會的穩定,是民族復興的基石,是民生福祉所繫。
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的重大論斷中指出,“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社會治理水準不斷提升,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黨領導人民不懈奮鬥、不斷進取,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
強大的祖國、安全的環境,永遠是億萬華夏兒女的依靠。3月5日至19日,已累計有17架接返自烏克蘭撤離中國公民的臨時航班安全回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和高品質服務舉措的落地落實,讓老百姓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全國刑事立案總量實現五年連降,八類主要刑事案件和查處治安案件數量實現六年連降。當前,我國是命案發案率、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近年來,全國群眾安全感逐年上升,2020年達98.4%,2021年上半年達98.56%。在美國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去年公佈的全球法律與秩序指數中,我國排在第二位,相比2020年又上升一位。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凝聚起億萬人民的力量,我們大家擰成一股繩,團結奮進、不懈奮鬥,就能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沙河市白塔鎮欒卸村黨總支書記李長庚説。
以強大精神力量堅定前行信心——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
在“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重大論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志氣、骨氣、底氣空前增強,黨心軍心民心昂揚振奮。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放眼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讓中華民族的精神之光競相閃耀。
新起點上,中國人民更加堅定自信。無數勞動者擦亮中國製造、中國建造的榮光,無數駐村幹部托起鄉村振興的明天,無數教育工作者用知識點亮孩子的夢想,無數快遞小哥奔走在路上服務超大市場……
“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這自信,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自覺,是歷經滄桑得出的根本共識,是用好“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最強大的力量。
團結奮鬥的戰略定力
抓住用好“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凝心聚力,把握主動,繼續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戰略性有利條件,是我們強大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關鍵在於運用正確的策略抓住用好、落實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和策略是辯證統一的關係,要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各地區各部門確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覺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對標對表、及時校準偏差,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必須無條件執行,確保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
用好戰略性有利條件,要認清優勢、堅定信心,始終牢牢掌握歷史主動權——
戰略性有利條件,是長期向好的巨大優勢,是我們掌握歷史主動、開拓進取的重要法寶。
“‘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是讀懂中國奇跡的關鍵密碼,更是我們邁向光明未來的科學指引。”張樹華説。
主要生産需求指標回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中國經濟恢復好于預期,呈現出濃濃暖意。
正如外媒評價,中國經濟開年“成績單”來之不易,為實現全年增長目標、世界經濟穩定復蘇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
明確路徑,方能在發展前進中不惑不懼;厘清優勢,才會在困難挑戰前勇毅前行。
這是中國更強大底氣和信心的來源:更穩定的發展預期、更清晰的政策指向;超大經濟體的豐厚實力、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以及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新征程上,將戰略性有利條件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戰略優勢,中國必將化危為機,在變局中不斷開拓新局。
用好戰略性有利條件,要鞏固優勢、攻堅克難,保持定力向前進——
“‘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是中國過去成功經驗的總結,也是中國未來邁向更大勝利的保障。”李海青説,我們要努力鞏固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優勢,為下一步攻堅克難夯實基礎、加油助力。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3月16日,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在三亞掛牌。這一中心的設立,將推動提升我國糧食科技創新和鹽鹼地生態修復能力,為我國突破“藏糧于地”空間、拓展“藏糧于技”儲備開闢新路徑。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習近平總書記在政協聯組會上點明瞭我國糧食發展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也為未來如何實現糧食安全指明方向。
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糧食産量喜獲“十八連豐”……成績取得來之不易,更需鞏固優勢,乘勢而上,努力打好糧食安全保衛戰。
當下,疫情考驗再度襲來: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3月1日至18日疫情已波及28個省份。
“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儘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指出。
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疫情防控的“中國經驗”保障了我國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當前要堅決採取更加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力爭儘快有效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為人民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吉林市昌邑區興華街道中興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曉紅説,越是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儘管每天工作很繁重,但是我們有信心贏得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
用好戰略性有利條件,要發揮優勢、真抓實幹,團結奮鬥向未來——
村道寬敞潔凈,蘭花清香淡雅,走進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難以想像曾經的窮山村如今成了以花致富的“網紅村”。
村黨總支書記劉建明描繪了棠棣村今後五年的發展藍圖:將累計投入810萬元,通過數字技術賦能蘭花産業,打造“慧質蘭芯”的浙江省級未來鄉村樣板、省級共同富裕示範村。
加快推進傳統能源清潔化利用、積極佈局可再生能源、出臺節能減排規劃……全國兩會閉幕後,各地各行業各相關企業便積極行動,推進“雙碳”新部署落地落實。
“推進‘雙碳’工作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要堅持先立後破、穩妥推進,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我們不搞‘碳衝鋒’,也不搞運動式‘減碳’,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雙碳’工作。”何立峰説。
採取更有力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多部門協同發力為困難群眾提供保障,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推動種業科技創新……全國兩會精神正化作一個個更精準、更細緻的具體行動,在各地的充沛幹勁和昂揚鬥志中不斷落實落細。
“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的歷史關口,把握‘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有利於我們發揚歷史主動精神,以更加堅定清醒的歷史自信、歷史自覺砥礪前行,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許先春説。
“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這不僅是中國取得偉大發展成就的密碼之一,也將成為激勵中國人民接續奮鬥、不斷創造更大奇跡的動力引擎。
把握有利條件,抓住歷史機遇,贏得發展先機。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多中國人民以團結奮鬥的姿態凝聚起磅薄偉力,用好“有利條件”,走好“必由之路”,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繼續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張旭東、趙超、韓潔、丁小溪、于佳欣、孫少龍、譚謨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