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恐天下無戰 !美國軍售逆勢增長 戰爭販子舍“美”其誰?
21世紀以來,美國一直把持著全球頭號軍售交椅,甚至長期佔據壟斷地位。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3月14日發佈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1年間,全球武器交易量比前一個五年有所下降,但同期美國對外軍售逆勢增長14%。
超級軍火販:每年賺上千億 佔全球近四成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2017年至2021年,全球武器交易量與2012年至2016年相比下降4.6%,但同期美國對外軍售增長14%,全球佔比從32%上升至39%。
“飛機是美國最主要的武器出口,佔其武器出口總額的62%,其次是導彈(17%)和裝甲車(10%)。”報告指出,美國有許多正在進行的大規模武器出口訂單,其中包括計劃向23個國家和地區交付總計600架F-35戰鬥機和278架其他新型戰鬥機。
從規模上看,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公開的數據顯示,2021財年美國政府批准的武器出口總額達1380億美元,過去三年平均滾動值為1611億美元。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多國宣佈削減軍費開支,國際軍售市場一度萎縮,此種情況下,美國軍火生意緣何能逆勢上漲?
只要能“簽單” 無所不用其極
總統下場為軍售政策鬆綁
“真正的軍備競賽並非發生在美國與其他國間,而是發生在各位美國總統之間”,此言並非無稽之談。為了擴大武器出口,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退出《武器貿易條約》,多次放寬軍售限制,簡化出口流程,減少政府監管。僅其執政第一年,對外軍售額就增長超三成。
特朗普不是第一位以積極推動武器出口為己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兩個任期內批准了總額高達2788億美元的對外軍售,規模超過二戰以來歷屆總統。
拜登政府上臺時曾承諾限制軍售,宣稱為解決葉門危機,停止向沙特出售武器,然而時隔幾個月,他就狠狠“打臉”,批准了約6.5億美元的軍售訂單。此外,拜登政府至今還未表現出任何重新簽署《武器貿易條約》的信號,也沒有改變任何特朗普政府的軍售政策。
渲染地區威脅 坐收漁利
美國在亞太地區炒作“中國威脅論”,年年批准對臺軍售;在中東,利用阿以矛盾渲染伊朗導彈威脅,轉頭就賣給沙特千億元武器;在東歐,攪和地區局勢,製造戰爭恐慌,激化俄烏矛盾,迫使地區國家增加對美軍購。
渲染地區威脅,加大對各國的武器出口,製造地區軍備競賽,這正是美國對外軍火銷售的慣用伎倆。
捆綁政治利益 不買就施壓
為讓盟國購買更多軍火,美國經常利用自己的霸權地位對其他國家威逼利誘,對武器出口實施捆綁銷售,甚至逼迫他國退出競爭。
為擴大軍火出口,美國曾以減少美日貿易逆差之名,督促日本政府多多進口美制武器;為了打壓他國軍售,美國拒絕為法國製造“陣風”的戰鬥機提供導彈配件,導致法國戰機出口額大受影響;為了和俄羅斯競爭,美國向歐洲8國推出援助,鼓勵其以美制裝備替換蘇制或俄制武器,但受援國軍購開支遠高於其補貼金額,名為“援助”,實為“牟利”。
盟友的單也“搶” “漲價”沒商量
去年9月,為了打造英美澳軍事同盟,美國一舉“搶走”法國與澳大利亞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潛艇大單。法國高官曾痛斥這是“背後捅刀”,歐盟則不滿美方沒有事先溝通。
利益面前,沒有盟友。今年3月,法國宣佈已經和印尼達成了42架“陣風”戰機的採購協議,但是就在當天美國卻宣佈其已經批准向印尼出口36架“F-15ID”戰鬥機。為了“截胡”,美國還對印尼承諾,這些戰機當中的設備都非常先進。
除了“搶單”,美國對外軍售還經常坐地起價。報價不足6000萬美元的“MQ-9”無人機,美國轉手賣給臺灣就是6億美元;美對臺軍售案結案時,又大開口向臺再索要15億新台幣“技術支援費用”。臺灣民眾諷刺美國“榨汁機操作”,吃相難看。
唯恐天下不亂 美國就是“戰爭之王”
對外軍售,是美國事關政治的“陽謀”,也是事關生意的“陰謀”。
一方面,美國將對外軍售視為介入他國政治的杠桿,明目張膽地插手域外事務。2月7日,美國防部安全合作局宣佈,美方已批准向臺灣地區出售價值約1億美元的“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設備和服務,這是拜登政府上臺後批准的第二項對臺軍售。為了遏制中國,美國頻頻打出“軍售牌”,為“臺獨”勢力“以武拒統”提供支援,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另一方面,美國打著“維護和平”的名號出售武器,背地裏卻巴不得戰爭發生,頻繁在世界各地釋放恐怖和敵視,為軍火商鋪平通向美元的大道。從阿富汗戰爭到敘利亞危機,從巴以衝突到俄烏之爭,一場場戰爭背後不無美國的身影,美國軍火商和政客賺得盆滿缽滿,而在戰爭發生地,恐懼、流離失所、死亡卻在不斷上演。
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報告指出,在過去10年中,美國向全球28個軍事衝突活躍的國家和地區出售了價值160億美元的重型武器。誰是“戰爭之王”?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