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聚焦有利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2022-03-15 18:28: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爬坡過坎,方顯擔當;真抓實幹,方顯未來。綜合研判國內外形勢,2022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就此,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持續發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條件,特別是億萬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創業創新的巨大潛能、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我們還積累了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越要真抓實幹。筆者認為,我們要抓住當前發展的有利條件,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初,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中國共産黨的奮鬥目標,也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必須堅決貫徹、毫不動搖。為此,政府工作報告高度關注、重點部署,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靠共同奮鬥,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強調既要“大力抓好農業生産,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完善和強化農業支援政策,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同時,高度關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準,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億萬人民創業創新的“巨大潛能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我國關鍵領域創新支撐能力不強,仍需要繼續下大氣力加以解決。政府工作報告高度重視激發廣大人民創業創新的巨大潛能,以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産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品質”。與此同時,著力營造良好人才創新的生態環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倡導“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雙創平臺服務能力”,以創新創業賦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鬥,越需要開拓創新。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放思想,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給創新創業創造以更好的環境,著力解決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突出體制機制問題,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業已成為新時代開拓創新的方向標。

  中華兒女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

  每逢重大挑戰與考驗,中國人民總能眾志成城、共渡難關。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百折不撓的民族,困難和挑戰越大,凝聚力和戰鬥力就越強。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政府工作報告肯定了我們“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落實常態化防控舉措,疫苗全程接種覆蓋率超過85%,及時有效處置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了正常生産生活秩序。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為此,政府工作報告聚焦“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強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加大對病毒變異的研究和防範力度,加快疫苗和特效藥物研發,持續做好疫苗接種工作,科學精準處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産生活秩序,這既離不開黨和國家的科學部署,也離不開全國人民共克時艱的堅強意志,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鞏固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

  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在當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紛繁複雜、變亂交織,各種矛盾疊加碰撞,我國身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與此同時,我國也面臨著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經濟、科技、社會、黨的建設等領域的重大風險仍然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了一個攻堅克難、闖關奪隘而又愈進愈險、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為此,政府工作報告在精準把握應對重大風險挑戰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強調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綜合“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確定了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目標。提出要“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做好經濟金融領域風險處置工作。壓實地方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風險隱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泰山壓頂不彎腰,驚濤駭浪不低頭。中國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應對挑戰中前進的,中國人民有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勇氣、智慧和力量。展望發展新征程,我們要堅守初心、堅定信心、堅強決心,牢牢把握政府工作報告的戰略目標與工作部署,鎖定目標動力、激發創新活力、永葆精神偉力、提升防控能力,必將凝聚“最大公約數”,繪就“最大同心圓”,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作者係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