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言道丨習近平為何再答“誰來養活中國”?

2022-03-07 22:4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 題:習近平為何再答“誰來養活中國”?

  中新社記者 馬學玲 黃鈺欽

  誰來養活中國?

  這是全世界一直關注的問題。中國的耕地只佔世界9%,卻要養育世界近20%的人口。

  這也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一直關切的問題,他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及。

  3月6日下午,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再答此問——“中國要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

  

  今次,習近平為何再答“誰來養活中國”?

  “不要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特別是對“種不如買”的論調,習近平直言,“説得很輕巧。土地現在不種大豆,不種玉米,不種棉花,到時候國際市場不好了咱們再種過來,談何容易啊!沒有三五年能轉過來嗎?”

  糧食國際市場一直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糧食危機不時成為全球輿論焦點。聯合國糧農組織曾警示:全球重度糧食不安全飆升至五年來最高水準。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事關中國14億多人口的飯碗。“對糧食安全不能有絲毫鬆懈。”習近平這些年時常叮囑、時常告誡。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中國14億多人口,每天一張嘴,就要消耗70萬噸糧、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正如習近平所指: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則是戰略問題。

  “我國之所以能夠實現社會穩定、人心安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習近平説。

  然而,放眼廣袤糧田,一些現象卻令人心痛。有的沒有扛起菜籃子、米袋子的責任,有的地方在耕地佔補平衡上弄虛作假……一條條梳理,習近平神色凝重。

  “中國人才幾天時間沒餓肚子?也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出生的這些孩子。過去誰沒餓過肚子?但人很容易健忘。”習近平一一點明在保障糧食安全問題上存在的誤區,告誡“決不能把工業化變成無糧化”,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

  “農田就是農田,農田必須是良田。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搞變通、做手腳,‘崽賣爺田心不疼’。”經歷過陜北黃土地上貧苦日子的習近平説。

  18億畝耕地,是紅線,是戰略底線,是關係國家命脈的安全線。

  透過習近平再答“誰來養活中國”,外界也清晰聽到——“像我們這樣的大國絕對要靠自己”。(完)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