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2022-03-01 10:5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以前靠放牧為生,如今自己當起了生態管護員。”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昂賽鄉年都村的生態管護員樂尕説,“山上的草場被劃分成了網格,生態管護員要對責任片區裏的山水林草和野生動物資源進行巡護,還要對草原設施、退化草地治理等工程進行監管。”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像樂尕一樣擁有生態管護崗位的牧民們成為家園守護者,承擔著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重任。

  2021年10月,我國宣佈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標誌著國家公園重大制度創新落地生根。三江源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重要功能,是我國重要的淡水供給地。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標誌著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

  試點啟動前,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共包含6類15個保護地,生態保護多頭管理、政出多門,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龐雜交叉,這正是設立國家公園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孫立軍介紹:“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以來實施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打破了‘九龍治水’的局面。”

  試點啟動之初,三江源國家公園整合試點區內15個保護地及相應管理機構,調整劃轉409個編制,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和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3個園區管委會,形成“一園三區”統一管理機構,並對園區涉及的4個縣進行大部門制改革,實現了“一件事由一個部門來管”的目標。

  2020年,黃河、長江源頭完整納入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全部劃入核心保護區,使自然生態系統得到原真性、完整性保護。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多年保護過程中,世代居住在這裡的牧民成了生態管護主體。主管部門探索設立了生態管護員這個特殊“工種”,加入了村級生態保護專業協會、放下牧鞭的牧民“持證上崗”成為生態管護員。這一公益崗位的設立,使管護網路覆蓋轄區的每個地方,也讓更多牧民參與保護、得到實惠,增強了當地群眾對國家公園保護建設的認同感。

  三江源國家公園面積大、海拔高,“外來人口”在這裡工作需要克服諸多困難。而土生土長的牧民群眾熟悉環境,是“天生”的專家。“生態管護員非常熟悉他們腳下的土地,哪出現沒見過的野生動物,他們都非常清楚。”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總工程師張德海説,“如果遇到沒見過的動物,生態管護員通過拍攝視頻或照片傳回後方大數據中心,專業技術人員會對其進行分析。”

  據了解,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每年會對生態管護員進行不同形式、不同批次的培訓。現在,生態管護員已成為三江源生態保護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隨著試點工作的深入,三江源國家公園完成了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建設野生動物遷徙廊道、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和基因庫,嚴厲打擊野生動植物偷採、盜獵等違法違規行為,對雪豹、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瀕危物種開展搶救性保護。

  保護好生態的前提是摸清家底、掌握詳實的動態數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先後與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等建立合作關係,加強與省直部門數據共用,建成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大數據中心和覆蓋三江源地區重點生態區域“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路體系,解決對重點區域大尺度遠距離的巡護監測難點。目前,衛星遙感監測已經覆蓋三江源國家公園全部區域,能夠滿足對區域生態系統現狀的整體把握需求。

  正因為有了先進技術的支援,位於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深處的索南達傑保護站,才實現了周邊近600平方公里的“可見光+熱成像”24小時全方位視頻遠端監控和數據穩定傳輸。“最近幾年,我們經常能通過媒體看到國家級保護動物的身影,正是得益於此。”張德海説。(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石 晶)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