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仙居:返鄉青年有創意 創業金融幫落地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妮婷光明日報記者陸健
5年前,27歲的吳穎毅然辭去在北京的穩定工作,回到家鄉浙江臺州仙居開辦了一家民宿。如今越來越多80後、90後仙居青年,作出跟她一樣的決定。同時,家鄉為了迎接他們,做了充足準備:成立青年創業合作夥伴,在起步資金上予以最大程度的幫扶,實行蜂巢行動,定期交流座談等。
青年人才返鄉,仙居縣“深度回應”農村創業青年需求,加強農村創業金融服務,營造“回得來,留得住、能發展”的農村創業環境,讓青年活力不斷迸發。
創業青年有了“創業夥伴”
看著第一家民宿生意日益紅火,吳穎又盤算著在遊客往來較多的淡竹鄉再開一家民宿。可是,選址卻成了難題。時任淡竹鄉團委書記鄭永科得知此事,立馬聯繫她。“你對選址有什麼期望,我按你的條件去找!”鄭永科説。
去年9月,吳穎在當地團幹部的幫助下找到了理想中的民宿選址——淡竹鄉黃坦村。“現在已著手設計,預計很快就能營業了。”吳穎興奮地説。
“以前我們要辦手續,找誰都不知道,現在有團委幫忙對接,銀行跟我們直接聯繫,手續簡化了,流程便捷了。”王旭偉是仙居縣第一批做楊梅電商的返鄉創業者,“現在做什麼事情都很方便,比如貸款,一到時間,銀行會主動提醒我,我線上上申請一下就行。”
“每個村、每個部門都有團幹部,他們就充當‘創業夥伴’的角色,主動與農村創業青年聯繫,為青年提供幫扶。”仙居團縣委副書記張昕説,團縣委在這個過程中,也發揮著信譽擔保的作用。
“從民宿選址到幫跑流程、實現對接等,都是團幹部‘創業夥伴’的應盡之責。”張昕介紹,2021年,仙居已吸收21名鄉鎮(街道)金融網點負責人,充實到各鄉鎮(街道)團委,擔任鄉鎮(街道)團委兼職副書記,幫助解決包括銀行、金融保險在內的各種問題,至今已為農村創業青年到府服務1300余次。
深度盤活青年創業活力
如今,在仙居縣,金融大講堂、金融政策講解會、現場金融諮詢服務等活動定期開展;民宿貸、豐收創業貸、電商貸等系列特色金融産品相繼推出;50萬元的農村創業扶持基金,為需要的項目進行免息貸款……有了金融保障,返鄉青年的新創意、好想法有了落地的可能。
“前不久,貸款100萬元用於搭建第二批大棚,是農商銀行幫忙安排的。”朱旭輝是烏岩山楊梅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自從接手父親的楊梅生意,就一直琢磨著如何提升楊梅品質,延長楊梅採摘期。2019年,在團縣委、農業農村局的支援下,他拿著98萬元的大棚農業項目專項補貼,搭起了20畝大棚,用以種植楊梅。
“原來都是露天種植,楊梅沒有果皮這層保護罩,品質受天氣影響大。”朱旭輝説,“現在種大棚楊梅,楊梅的採摘期提前了二十幾天,且産量提升一半以上,品質更加穩定,價格也更高。”
除了對楊梅種植進行精細化管理,朱旭輝還更新冷庫設施,引進更先進的包裝技術,依託網際網路平臺拓展多樣化銷路,今年的銷售額達150多萬元。
在仙居縣,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源源不斷的返鄉創業青年,帶來了傳統行業革新的機遇,他們的“金點子”得到當地團縣委、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援,青年力量被進一步盤活,實現了農村市場主體、農村就業機會的“雙增”。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4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