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丨偉大時代的歷史跨越

2022-02-18 19:1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開欄的話

  歷史,在奮鬥中銘刻;未來,在奮進中開拓。

  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産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專欄,通過廣泛深入採訪報道,生動展現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紮根中國大地、引領時代變革的思想偉力,全面展示新時代的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充分反映中國人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風貌,自信講述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激勵人們意氣風發地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時間,標注新時代的方位。實踐,刻錄新征程的步履。

  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新的起點上,全黨必須保持戰略定力、錨定戰略目標,牢記‘國之大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跑好屬於我們這代人的這一棒。”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這是順應人民期待、踔厲奮發的新時代新征程。中國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逾114萬億元,中華民族完成了徹底擺脫貧困的奇跡一躍,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詩經》中“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千古吟唱,在社會主義中國超越夢想、成為現實。

  這是解答時代課題、勇毅篤行的新時代新征程。成功舉辦進博會等大型國際經貿盛會,與147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承諾以全球最短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跨越……“中國之治”展現出令世界驚嘆的能力和效率,樹立起人類現代化新的文明標桿。

  這是屢創歷史輝煌、奮楫揚帆的新時代新征程。仰望星空,嫦娥“奔月”、北斗組網、天問“落火”、羲和“探日”,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俯瞰大地,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成為亮麗的國家名片……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

  一片鋼箔,厚度不到一張A4紙的1/4。“十年磨一劍”,山西太鋼成功研發出“手撕鋼”,為我國航太、核電、新能源等産業發展一解關鍵基礎材料之“渴”,贏得海內外市場青睞,企業經營持續向好。

  從“論噸賣”的傳統鋼到“論克賣”的筆尖鋼、“手撕鋼”,從産能過剩、盈利艱難到整體好轉、水準領先,中國鋼鐵業實現華麗轉身,展現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十足成色。

  “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邁上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躍上新臺階,中國經濟實力更強。

  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超114萬億元,佔全球經濟比重預計超過18%;每人平均GDP突破1.2萬美元,超過世界每人平均GDP水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看速度,GDP增速始終保持合理區間,位居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全部工業和製造業增加值穩居世界首位;

  看體量,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服務貿易、對外投資、國內消費市場規模世界第二;

  看貢獻,中國經濟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約30%,成為全球經濟重要的穩定器、動力源。

  ——綻放新氣象,中國經濟活力更旺。

  全球最長跨海大橋、全球最快智慧高鐵、全球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重大工程捷報頻傳;5G、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智慧手機、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雲經濟、宅經濟、數字經濟,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加速涌現……創新“第一動力”澎湃激蕩,中國經濟生機勃發,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從2013年的第三十五位躍升至2021年的第十二位。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的春風吹拂神州,開啟了一場關乎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

  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高標準高品質建設雄安新區,東中西和東北“四大板塊”優勢互補,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多聲部”共唱“協奏曲”,中國經濟動力充沛。

  2021年全國市場主體突破1.5億戶,較2012年底增長1.8倍,日均新設企業達2.48萬戶。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中國經濟活力迸發。

  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個城市,累計開行超5萬列,“鋼鐵駝隊”中歐班列日夜兼程,成為沿線國家和地區互利共贏的紐帶。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建設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擴大高水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經濟舞臺更廣。

  ——鍛造新優勢,中國經濟韌性更足。

  統籌國內與國際。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接連跨過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臺階,實際使用外資首破萬億元,外貿外資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中國經濟劃出又一道亮眼的上升曲線。

  統籌發展和安全。糧食産量連續多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能源自主保障能力自“十三五”以來始終保持在80%以上,金融體系運作總體平穩風險總體可控……中國經濟夯基固本、防範風險,穩穩守住底線。

  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經濟在戰勝風險挑戰中成長壯大,收穫了更加強勁的韌性。

  完備的産業體系,讓我們穩如磐石。國際市場“缺芯”“少櫃”,中國製造挺身而出,擔負穩鏈重任。去年,我國整合電路、金屬集裝箱産量分別增長33.3%、110.6%。今日中國,産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大,220多種主要工業品産量常年領先世界。

  廣闊的市場空間,助我們從容應對。2021年業務量突破1000億件、佔全球一半以上,我國快遞業保持強勁增長、規模穩居世界首位。寬頻網路“村村通”,快遞物流“路路暢”,農村電商激活大市場,擁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中國,內需潛力巨大。

  獨特的制度優勢,為我們保駕護航。10多天攻堅,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拔地而起;35天奮戰,口罩日産量增長約13.5倍……新冠肺炎疫情考驗之下,“中國故事”打動世界,制度優勢讓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更有底氣。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我們更加堅信: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堅定信心,抓住機遇,中國經濟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全面推進

  走進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展墻上的“彩虹橋”繪畫引人駐足:橋的這頭連著虹橋街道,那頭通向最高立法機關。

  虹橋街道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首批基層立法聯繫點之一,讓基層群眾的立法建議搭乘上了“直通車”。截至2021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設立20多個基層立法聯繫點,共對120余部法律草案、立法工作計劃等提出約7800條意見建議。

  基層立法聯繫點的民主實踐,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的有益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寫照。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好發揮,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鞏固和發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充分發揮。

  2020年5月28日,隨著民法典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中國民事權利保障開啟了一個全新時代。

  制定國歌法,修改國旗法、國徽法,維護憲法確立的國家重要象徵和標誌的尊嚴;表決通過香港國安法,確保“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制定反食品浪費法,為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從立良法促善治,到增強監督質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展現生機和活力,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夯實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效能愈發彰顯。

  “建議把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引入我國地方政府考核”“建議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2021年1月21日,圍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議題,十三屆全國政協第46次雙週協商座談會召開,充滿真知灼見的觀點碰撞中,實現建言資政與凝聚共識的雙向發力。

  自2013年創立以來,全國政協雙週協商座談會已成為人民政協的一個品牌,推動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展現了中國式協商民主的強大生命力。廣大政協委員強化責任擔當,拓寬協商議政途徑,廣納群言、廣謀良策、廣聚共識的效果更加明顯。

  ——城鄉基層民主有序發展,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保障。

  從城鄉社區裏的村(居)民議事會、民主懇談會到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合進社區,從“小院議事廳”到“板凳民主”,從線下“圓桌會”到線上“議事群”,基層生活中別具特色、深得人心的民主形式競相涌現。

  截至2020年底,50.3萬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委員會,11.2萬個社區全部建立了居民委員會。通過接地氣、聚人氣的民主實踐,利益得到協調,矛盾有效化解,促進了基層穩定和諧,為中國民主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我們對未來有信心!”坐在火塘邊,品著米酒,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退休“老縣長”高德榮怡然自得。

  從茅草房、杈杈房到明亮寬敞的安居房,從砍樹改地也吃不飽到特色農業助脫貧,從幾乎“與世隔絕”到遊客絡繹不絕,獨龍族“一步跨千年”,是“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鮮明例證。

  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如今,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局面不斷鞏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廣泛深入,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日益牢固。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我們更加堅信: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就一定能發揮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

  今年2月4日晚,璀璨的焰火點亮國家體育場夜空,北京正式開啟“冬奧時間”。

  從獨具中華韻味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到展現文明交流交融的“黃河之水”幻化成“冰雪五環”,從寓意開放和共用的“中國門”,到展示文明與成就的“中國窗”……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展示世界上首座“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也讓世界感受到新時代中國自信、包容、開放的大國氣象。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內化於心,外化于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深入推進。

  “願以吾輩之青春,守護這盛世之中華。”這是山東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張靜靜抗疫手記中的心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時代新人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中國精神的生動寫照。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持續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優質便捷,精彩普惠,公共文化服務水準持續提升。

  浙江寧波,市民李歡輕點滑鼠,線上借書,圖書直接郵寄到家;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天為幕布,地為舞臺,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載歌載舞,為牧民送去歡笑……

  隨著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越來越多人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個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2020年底,我國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分別發展到3212個、5788個、3321個,為群眾送上越來越豐盛的文化大餐。

  ——規模壯大,效益增長,文化産業健康快速發展。

  數據展現巨變。2013年春節檔,中國電影票房約7.8億元;2022年春節假期,中國電影票房突破60億元。與此同時,全國銀幕總數也從2013年底的逾1.8萬塊增長到目前的8萬餘塊,增幅超3倍。

  一系列優質文化産品贏得良好口碑。《覺醒年代》掀起年輕人追劇熱潮,《山海情》“出海”獲得眾多點讚,《長津湖》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受到熱捧。

  一批優秀文化企業茁壯成長。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産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逾11.9萬億元,我國文化産業成績亮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文化自信明顯增強。

  2021年,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直播,瞬間登頂熱搜;河南衛視春晚節目《唐宮夜宴》網路刷屏,《端午奇妙遊》節目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超30億……公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情空前高漲。

  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強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加大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多措並舉使文化遺産資源“活”起來,讓“博物館熱”“非遺熱”熱度不減,助力保護、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社會自覺。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我們更加堅信: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就一定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大涼山深處,彝家新寨炊煙嫋嫋。

  “從土窩窩搬到新房子,挪了窮窩,更拔了窮根。”彝族漢子吉好也求學瓦工、開超市,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吉好也求所在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曾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如今,涼山州所有鄉鎮和建制村100%通了硬化路,建成鄉鎮標準中心校667個。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為人民幸福而奮鬥。”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社會建設全面加強,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大幅度提升,發展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精準扶貧,就業優先,帶來滿滿的獲得感。

  幹活有勁頭,生活有奔頭。河南寧陵縣城郊鄉胡二莊村脫貧戶張艷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家門口有活幹,掙錢顧家兩不誤。”

  為了讓脫貧戶生活更上一層樓,胡二莊村購置針織服裝設備95台,帶動70多人就業,年增加集體收入超百萬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懷揣美好生活嚮往,朝著共同富裕目標,脫貧群眾腳踏實地、擼起袖子加油幹。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落實,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品質的就業,2013年至2021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始終保持在1100萬人以上,就業穩中向好,“飯碗”越端越牢,勞動者人生出彩的機會越來越多。

  “蛋糕”做得更大,也要切得更好。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持續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2021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實際增長78.1%,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50,老百姓腰包越來越鼓,人民群眾獲得感實實在在。

  ——民生改善,短板補齊,充盈美美的幸福感。

  “新房子有自來水、暖氣,上廁所再也不用到戶外,多虧棚改好政策。”天津市民朱麗英告別棚戶“小黑屋”,搬進了80多平方米的“陽光房”。

  安居才能樂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近5000萬套。

  “面子”“裏子”一起改,老舊小區再升級,2019年至2021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4萬個,惠及居民2000多萬戶。地上地下齊發力,城市舊貌換新顏,到2020年,全國城市道路長度達49.3萬公里,城市軌道交通建成里程7597.9公里,位居全球前列;供水普及率和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99%和97.9%,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準。

  新冠肺炎疫情洶洶來襲,席捲全球。面對這場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截至今年1月28日,全國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人數超12億。

  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伴隨著健康中國建設全面推進,我國居民每人平均預期壽命由2015年的76.3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

  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讓老有所養;積極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讓幼有所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讓學有所教……一件件民生小事,成為黨和政府牽掛的頭等大事,人民生活幸福感持續提升。

  ——保障兜牢,社會安定,構築穩穩的安全感。

  “二三十萬元的手術費,醫保報銷後個人就掏一萬五。”安徽濉溪縣,河涯村村民夏學新康復出院。

  “底線”的刻度,標注著民生的溫度。到2021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分別覆蓋10.3億人、13.6億人,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百姓日子越來越安穩。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安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2020年全國群眾安全感指數達到98.4%,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我們更加堅信: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就一定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山水如畫,魚躍鳥飛。湖南瀘溪縣峒河水面上,魚兒激起一圈圈波紋,巡護員向忠元高興地吹起口哨。

  瀘溪縣被列入長江流域禁捕退捕重點縣後,下都村漁民向忠元“轉業”當上了禁漁巡護員,“現在魚更多了,水更清了,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沿江11省份修復生態、治理污染、協同發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長江幹流歷史性地實現全Ⅱ類及以上水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建立健全河湖長制、林長制,推行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顯著提升。

  河北塞罕壩林場,林海茫茫。進入新時代,塞罕壩人向土壤貧瘠和岩石裸露的山坡進軍,攻堅造林。如今,林場的有林地面積增加到115萬畝,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我們力爭到2030年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6%,讓森林生態系統更加健康優質。”林場黨委副書記、場長陳智卿幹勁十足。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國土綠化行動大規模開展,我國森林覆蓋率已達23.04%,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連續多年保持“雙增長”。率先在國際上提出和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初步劃定的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陸域國土面積的25%。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構建,正式設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國家公園,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各地各部門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有力開展,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

  空氣更清新,水質更清潔,山川更清麗。生態環境部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提升到87.5%,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升到84.9%,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下降到1.2%。

  ——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扎紮實實打好這場硬仗。

  引領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簽署、生效、實施,宣佈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持續推動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啟動全國碳市場交易,加快構建“雙碳”政策體系……負責任的大國擔當,贏得國際社會讚譽。

  降碳減排,紮實推進。截至2020年底,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降低約48.4%,超額完成向國際社會承諾的目標。2021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邁上新臺階,新能源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大關,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優勢。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我們更加堅信: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就一定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

  時間孕育果實,實踐檢驗真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深刻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從歷史深處走來,向美好未來奔去。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偉大成就、深刻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2012年11月29日,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上,習近平總書記的堅定話語猶在耳畔:

  “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説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説是‘長風破浪會有時’”。

  2021年11月8日,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發出號召:

  “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

  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021年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聚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全黨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定走好中國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決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幹、勇毅前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我們堅信,在過去一百年贏得了偉大勝利和榮光的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記者陸婭楠、劉志強、張璁、鄭海鷗、吳秋余、劉毅)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