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美國政客最擔心的是俄烏打不起來
當地時間2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通話中再次聲稱,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及盟友將讓其付出沉重代價。對此,普京強調,俄方不明白為何美方要故意向媒體透露所謂俄羅斯計劃“入侵”烏克蘭的假資訊。一位俄高官犀利指出,美國這種歇斯底里式論調已經達到頂峰。而就在同一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回應稱,就目前來説,“烏克蘭境內沒有全面爆發戰爭”。澤連斯基甚至不解地要“其他國家”拿出俄“入侵”的證據來。
近期,美西方和俄羅斯圍繞烏克蘭問題的角力不斷升級。蹊蹺的是,儘管作為當事方的俄烏一再表示不願打仗,但作為域外國家的美國,卻不斷渲染“戰事一觸即發”的氣氛。從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聲稱所獲情報顯示,俄羅斯可能在2月20日之前“入侵”烏克蘭,再到美媒炒作美國國務院已經指示駐烏克蘭大使館工作人員撤離,並要求美國公民撤離,美方官員與媒體一唱一和,一副“生怕俄烏打不起來”的架勢。
當地時間2月11日,又有美軍物資運抵烏克蘭。
儘管美方不斷營造戰爭恐慌,但很多國際輿論分析認為,俄烏危機引發戰爭的風險並不大,因為當事各方都清楚戰爭將引發不可控風險。對俄羅斯來説,無論是陳兵俄烏邊境還是舉行軍事演習,真正目的是震懾北約,促使後者真正傾聽俄羅斯的安全關切。
既然如此,美國為何仍不斷渲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威脅呢?首先,華盛頓試圖通過強化俄羅斯“威脅”,在歐洲製造一定程度的戰略緊張,讓歐洲國家特別是東歐國家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更緊密地聽命于己。這樣一來,美國便可主導歐洲地緣政治安全局勢走向,牽制歐洲尋求戰略安全自主的努力。法國總統候選人、左翼政黨領導人梅朗雄就指出,美國已失去世界舞臺的領導人地位並且現在正試圖為自己的利益利用烏克蘭局勢。
其次,通過煽動戰爭危機、挑撥對抗衝突“賺一筆”是美國慣用的伎倆。據報道,烏克蘭危機升級後,美國除向烏克蘭運送大批武器外,還批准波羅的海三國向烏克蘭轉讓美制導彈和其他武器。這背後自然有美國軍工集團的利益。還有分析指出,白宮最近威脅終止“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是借此要挾歐洲國家擺脫對俄能源依賴,為美國擴大對歐洲能源出口創造條件。
由此可見,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煽風起火、針對的是俄羅斯,板子實際要打到歐洲盟友身上。這也是德法領導人為何近期頻頻開展穿梭外交,試圖為當前緊張局勢降溫。因為他們心裏清楚,一旦在歐洲的土地上爆發戰爭,美國完全可以隔岸觀火,倒楣的只有歐洲自身。這不由讓人再次想起歐洲理事會前主席圖斯克那句經典名言——有美國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
事實上,回看此輪俄烏危機,根源在於冷戰結束後北約不斷謀求東擴、擠壓俄羅斯戰略安全空間。俄方此番堅持要求北約就不再東擴、不部署威脅性武器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承諾,為雙方軍事安全劃定清晰紅線,並不過分。美國及其領導的北約對此心知肚明卻置若罔聞,反而變本加厲地煽風點火,完全是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在作祟。
烏克蘭危機發展至今,越來越像美國不斷加戲的一場表演。只不過,美國心裏的小算盤騙不了世界。而其歇斯底里的表演則讓世界進一步看清:全球最大安全風險,正是內外交困、不擇手段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