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東湖評論:北京冬奧閃耀科技創新之光

2022-02-11 16:53:00
來源:荊楚網
字號

  奧運史上首次機器人水下傳遞火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制冰技術世界領先,“冰立方”成世界首座智慧化水冰轉換場館,主媒體中心智慧餐廳機器人烹飪送餐“一條龍”……北京冬奧會充滿創新活力,在場館建設、後勤保障、疫情防控等方面閃耀著科技之光。

  北京冬奧會,既是世界體育運動的頂級盛事,也是重要先進科技的全球展示平臺,更是展示中國科技力量的重要載體,科技賦能冬奧會見證著著中國科技巨大進步。

  “科技冬奧”是北京冬奧的主要特色,為世界探尋更好的未來城市生活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冬奧場景下先後測試和使用了200多項技術,涉及資訊工程與軟體工程、公共安全、高清視頻、5G和新能源等領域,適用智慧、綠色、安全、防疫等60多個細分應用場景。在這些技術中,已確定賽時應用70余項,其中20余項在技術先進性和應用展示度方面極具代表性,亮點紛呈。

  在科技支撐疫情防控方面,有氣溶膠新冠病毒檢測系統、進行健康監測的AI智慧機器人等;在科技支撐綠色低碳方面,有“水立方”14天智慧轉換為“冰立方”、手持火炬實現零碳排放、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碳排放趨近於零和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1/4、智慧交通實現“氫能出行”等;在科技支撐賽會保障方面,有雪務保障技術讓北京冬奧會實現“用雪自由”、智慧裝備研發“冬奧APP”滿足訪客需求、北斗衛星釐米級導航、“百米級”和“分鐘級”精準氣象預報、北京冬奧復興號智慧高鐵已亮相京張高鐵等;在科技提升觀賽體驗方面,有智慧轉播配備“高精鏡頭”完善多維觀賽、5G+超高清技術、360度全景轉播技術、3D運動員追蹤技術等……其他舉例,不一而足。

  無論從場內到場外,還是從比賽到觀賽,北京冬奧會是一場由科技創新成果“加持”的盛會,讓冬奧參與者感受到科技為冰雪運動帶來的新魅力。科技賦能北京冬奧,為北京冬奧會持續提供有力支撐和無盡動力,這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生動詮釋,真正踐行好“冬奧之約”這個“中國之諾”,充分展現了中國科技力量,為奧林匹克運動“樹立了新標桿”,更為奧林匹克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中國科技進步是一代又一代中國科技工作者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前赴後繼、自強不息、薪火相傳、接力奮鬥的成果。幾十年來廣大科技工作者也仿佛在參加一場“科技奧運會”,他們在各條科技戰線上也追求著“更高、更快、更強和更團結”精神,不忘初心、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不辱使命,從無到有地自主創新地走出了一條適合於中國國情的科技研發道路,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上海磁懸浮列車跑出了“中國速度”、神舟飛天創造了“中國高度”、中國天眼FAST拓寬了“中國維度”、蛟龍潛海刷新了“中國深度”、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熾熱出“中國熱度”、中國高超音速導彈打出了“中國準確度”、“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劃出了“中國弧度”、北斗導航系統創造了“中國精度”、中國疫苗贈出了“中國溫度”、5G技術打通了人、機、物互聯的“限度”等等,這一個個中國科技創新成果展現了中國科技發展的“力度”和“加速度”。科技創新賦能冬奧會完美契合了“一起向未來”的冬奧會的主題,透射出中國科技不斷進步、高度自信和廣大工作者自強不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科技興國、創新強國是我國長期以來堅持的科學的戰略方針。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之歷史機遇,我們站在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時,必須依靠科技強國,由“中國製造”轉型到“中國智造”,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