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21年財政答卷上的五個“亮眼”數據

2022-02-10 19:00:00
來源:中國財經報
字號

  2021年財政收支等相關數據日前發佈。從中可以發現,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減稅降費效果明顯,地方“三保”保障有力,債務風險逐步化解,財政管理成效提升,可持續性明顯增強,財政工作奉上了耀眼的“成績單”。

  數據一:20.25萬億元

  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與2012年的11.73萬億元相比,接近翻一番。具體來看,2021年收入比上年增長10.7%,與2019年相比增長6.4%,完成收入預算。

  如何看待減稅降費下的財政收入增長?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規模減稅降費背景下,我國財政收入仍然較好地完成預期目標,一方面是由於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落細,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復蘇與發展,達到了預期效果,為增加財政收入擴大了基數;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有關部門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手段,提高稅收徵管效率和稅務風險稽查能力,依法依規徵稅收費,提高了應收盡收能力,為增加財政收入提供了助力。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告訴記者,經濟與財政是一體兩面的關係,2021年中國經濟持續恢復,GDP兩年平均增速達到5.2%,成績得來尤為不易,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實現了恢復性增長。同時,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工業生産者價格(PPI)一度同比上漲13.5%,也推高了預算收入。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有效減輕了市場主體負擔,改善了企業經營狀況,加快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企業銷售額增加後,反過來帶動稅收增長。“特別是一些制度性減稅,比如個稅改革等,還增加了個人的消費能力,形成了良性迴圈。”他説。

  數據二:1.1萬億元

  2021年新增減稅降費超1.1萬億元。去年三季度以來,為緩解企業資金困難和經營壓力,允許企業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緩解困難、更好發展,留住青山、贏得未來,實現“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迴圈。

  李旭紅表示,2021年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不斷落地,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創新動力提供了有力支撐。一方面,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為壯大實體經濟賦能。如將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並允許企業提前享受優惠政策等舉措,有效帶動全社會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另一方面,精準滴灌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維穩經濟、保障民生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以及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所得稅等政策,切實減輕了中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為保障民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推動經濟更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羅志恒表示,2021年減稅降費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一定程度上對衝了大宗商品上漲對中小企業帶來的負面衝擊,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

  白景明表示,去年的減稅降費精準發力,重點聚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群體以及製造業等領域,其實施不僅減輕了市場主體的負擔,也將政策紅利最終傳導到消費者手裏。

  數據三:2.8萬億元

  2021年中央財政共下達直達資金預算指標2.8萬億元,各地累計實現實際支出2.67萬億元,佔中央財政已下達指標的95%,為地方落實惠企利民政策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李旭紅表示,直達資金重點支援幫扶企業保市場主體、保障居民就業和基本民生等,為地方政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有力的財政支援。

  “2021年,財政部門完善直達資金管理制度,擴大直達資金範圍,將27項轉移支付整體納入直達範圍,較2020年增加1.1萬億元。”羅志恒表示,財政部還不斷健全直達資金監控體系,盯緊盯牢直達資金的分配、撥付和使用,極大地提高了財政支出效率。

  白景明表示,及時落地和精準落地是直達資金的兩大特徵。一方面,基層“三保”資金惠企利民,發揮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另一方面,直達資金管理機制和監控系統的建立,確保資金能夠精準送達某個市場主體或者困難群體手中,讓有限的資金髮揮出最大效益。

  “下一步,應注重建立健全常態化的資金直達機制,為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助企利民作用提供有力的支撐。”李旭紅説。

  數據四:3.65萬億元

  2021年,全國人大批准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3.65萬億元,其中用於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額度為3.5萬億元。

  專項債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李旭紅表示,地方政府專項債聚焦重點項目、重點領域,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通過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拉動資本投資意願,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另一方面,隨著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擴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方新增隱性債務的動機,有助於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加強專項債的績效評價和監督管理,可以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更大程度發揮專項債對撬動投資、拉動經濟的作用。”她説。

  羅志恒表示,專項債有助於發揮財政效能、擴大有效投資、推動高品質發展。近年來,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基層“三保”壓力持續加大,專項債成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同時,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項目資本金,推動專項債券項目市場化配套融資,撬動社會有效投資,實現跨週期和逆週期調控作用。此外,專項債券還聚焦新型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支援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支援經濟轉型,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

  數據五:3300億元

  據稅務部門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兌現的減免稅額約3300億元。

  創新是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李旭紅表示,近年來,我國不斷增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持續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覆蓋面。2021年,進一步將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有助於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助力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增強創新動力,也有利於促進我國産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

  羅志恒表示,延長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加大對先進製造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等政策,增加了先進製造企業的經營利潤,減少了資金佔用,有效激勵了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2.9%,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加快8.6、3.3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政策效應超出預期,全國各類企業提前享受加計扣除金額1.3萬億元,減免稅額3333億元,企業享受政策紅利的時間更早、力度也更大。”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日前表示,企業享受政策提前,有利於緩解資金壓力;政策支援力度加大,有利於激發創新活力;製造業享受雙重利好,有利於增強發展動力;民營企業受惠明顯,有利於增強發展定力。

  記者 李忠峰

  ( 來源:中國財經報 )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