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總書記的牽掛 深深冰雪情 引領向未來

2022-02-02 10:5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壬寅新春,大年初一,焦點訪談給您拜年了!祝闔家歡樂,虎年如虎添翼、虎虎生威。虎年春節裏還有件大喜事,那就是開幕在即的北京冬奧會。2月4日晚,奧林匹克聖火將再次在北京點燃。為了這一刻,中國已經精心籌備了多年。北京冬奧會的申辦與籌辦,一直是總書記的牽掛。從辦奧理念到規劃建設、從打造奧運遺産到做好安全保障等等,習近平總書記始終親自謀劃、親力親為,引領航向。

  冬奧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冬奧會的籌辦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的大事兒。2022年元旦剛過,總書記開年的首場考察,就是專題調研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他深入體育場館、媒體中心、訓練基地等,實地了解籌辦備賽情況,給大家加油鼓勁。這一天,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一個月。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籌辦工作要怎麼幹?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並親自部署推動。自2017年以來,總書記曾5次實地考察冬奧會籌辦工作。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2015年夏天,申奧結果公佈,北京成為“雙奧”之城。北京冬奧會到底怎麼辦?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在思考和擘畫。20天后,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綠色、共用、開放、廉潔四大辦奧要求。這一理念也成為推進籌辦北京冬奧會的重要指引。此後,從規劃到建設,總書記始終掌舵領航,為冬奧籌辦指明方向。

  北京冬奧會籌辦千頭萬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首先要按照科學和先進的理念搞好規劃。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孫葆麗説:“很顯然習主席的要求,是考慮到冬奧會的籌辦要從人民的實際需求出發,而且冬奧會的籌辦工作希望能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不要貪大求全,也不要鋪大攤子。”

  場館建設是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這其中,綠色辦奧正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冬奧會籌辦中的深入實踐。

  2021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延慶考察冬奧會籌辦工作,了解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建設情況時強調,要突出綠色辦奧理念,把發展體育事業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讓體育設施同自然景觀和諧相融。

  貫徹總書記的要求,延慶賽區100%使用綠電,造雪和生活用水全部實現回收再利用。賽區內3.5萬棵珍貴成材樹木被原地或者遷地保護。

  2022年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冬奧會籌辦工作,在北京賽區的標誌性場館——國家速滑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是新建場館還是場館改造,都要注重綜合利用和低碳使用。作為北京冬奧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被稱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是冬奧歷史上第一個使用二氧化碳作為製冷劑的速滑場館,碳排放值趨近於零。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説:“我們把總書記綠色辦奧的理念貫穿到冬奧會籌辦全過程,山地這兩個賽區對於生態環境的要求非常高,我們把總書記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落實到山區場館建設當中。總書記提出冬奧會要努力實現碳中和,我們實現了低碳場館、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冬奧會能夠全面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群眾體育搞得怎麼樣,熱愛體育的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關注。他多次強調,體育強則國家強。在比賽場館等有形遺産以外,帶動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也將成為北京冬奧會留下的重要無形遺産。

  在中國,冰雪運動一度不進山海關。2014年應邀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期間,習近平主席對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説:“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內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也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的鄭重承諾。

  近幾年來,我國冰雪運動發展逐步駛入快車道。大江南北,冰雪運動漸成熱潮。冰雪人才隊伍建設成果豐碩,冰雪運動競技水準跨越式提升,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803個室內外滑雪場,冰雪體育産業、冰雪經濟快速發展。

  自冬奧會申辦成功至2021年10月,中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願景成為現實。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表示,這是前所未見的偉大成就,將成為本屆冬奧會向中國人民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的重大貢獻,也將從此開啟全球冰雪運動的新時代。

  競技交流之外,北京冬奧會也是讓世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窗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比賽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中要融入更多中國元素,展示中國文化。國家跳臺滑雪中心,主體建築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飾物“如意”;冬奧村,以四合院理念設計建設;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原型取自中國傳統工藝品紅燈籠……濃濃的中國風以不同方式呈現,傳遞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孫葆麗説:“在奧林匹克運動的整個體系中,展現不同文化的獨特內涵,一直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要求,我覺得總書記的這個要求特別契合奧林匹克運動在現在的發展趨勢。”

  舉辦奧運能為後人留下些什麼?盛典過後,如何讓冬奧籌辦成果惠及大眾?習近平總書記有深遠的戰略考量。他多次強調,要充分考慮賽事需求和賽後利用,服務於全民健身,不能辦過之後就成了“寂靜的山林”。

  孫葆麗説:“妥善解決這個問題,不僅使奧運會留下一些可以持久造福人民的設施,同時更是將奧運會的舉辦和舉辦地的居民,包括國家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從籌辦之初,北京冬奧會就開始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産。每個競賽場館在賽後要怎麼服務全民健身、非雪季怎麼經營等都提前作了規劃,場館的賽後利用還將和區域發展相結合。

  李森説:“比如説延慶賽區的場館,它跟長城、世園會三個統籌考慮在一個區域裏如何綜合利用,包括北京、延慶、張家口這三個賽區通過京禮高速和京張高鐵相互連接,以三個賽區的場館為核心,介入了沿線的文化、歷史、人文資源,其實已經初步形成了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所以説通過綜合措施,使場館能夠持久利用下去。”

  每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都會走進訓練現場,為運動員們加油鼓勁。北京冬奧,中國軍團將參加全部7個大項、15個分項的比賽,改寫了申冬奧成功時三分之一尚是空白的歷史。如今,運動健兒們已經做好了在冬奧賽場上拼搏追夢的準備。中國也已經做好了準備,履行我們辦好冬奧會的承諾。

  李森説:“可以説現在是萬事俱備、只等開幕。其實對於我們在這種困難條件下,能夠在總書記親切關懷和指導下,能夠成功舉辦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會,我們是充滿信心的。”

  事非經過不知難。六年多來,從無到有,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冬奧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12個競賽場館全部提前完工,3個冬奧村如期交付使用,媒體中心、醫療救援等服務保障體系全面建成,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世界又一次看到中國“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國風範。作為全球唯一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北京正張開雙臂,歡迎來自全球的運動健兒與嘉賓共赴這場冰雪盛宴。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