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丨致富路上種菇人
新華社蘭州12月17日電 題:致富路上種菇人
新華社記者胡偉傑
寒冬時節,呼嘯的北風從高原上猛烈吹過,四下一片荒蕪冷清。而在王和平的大棚裏,大夥正揮舞著鐵鍬,將菌棒埋進土裏,不少人把毛衣外套挂在棚壁上,熱火朝天的氣息與棚外的寒意形成了鮮明對比。
“現在正是種菇的好時節,明年三四月份就可以出菇了,生長快的品種一個月就能出菇。”王和平家住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這裡位於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平均海拔近2000米,氣候高寒陰濕。過去,臨夏農村普遍種植馬鈴薯、玉米、小麥等為數不多的幾種傳統作物,經濟效益極低,對於菌菇種植,很多人沒有聽過,也不敢嘗試。
近幾年,在農業科技人員和王和平這樣的致富帶頭人帶領下,當地先後試種出羊肚菌、赤松茸等營養價值、經濟效益極高的名貴菌種,為當地的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王和平第一次接觸菌菇種植是在20世紀90年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朋友那聽説一公斤平菇可賣到四五元錢。“這在當時可是個大價錢,相比玉米小麥,利潤高許多。”於是,王和平自掏腰包去外地找一位種菇人觀摩學習。
王和平的菌菇種植大棚裏堆滿了菌棒。
王和平第一次吃了“閉門羹”,原因是對方不想向他傳授種菇技術。於是他軟磨硬泡,又請求在棚裏免費打工。最後,這位種菇人勉強同意他在棚裏幹一段時間。
王和平吃苦耐勞,他的師父很滿意,教了他不少種植技術。
王和平一回到甘肅,就直奔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從專家那裏採購最新的菌菇品種,在自家地裏蓋起大棚,又攻克了菌棒製作技術。做完這些,他就急不可耐地將第一批菌棒擺上架子。
出菇那天,許多村民前來圍觀,他們不相信王和平能在當地種出這種東西。結果讓眾人大吃一驚,一個個菌棒上長滿了傘狀平菇,像一朵朵白色小花。
從那時起,村民們逢年過節都要擺上一盤炒平菇。王和平也逐漸成了遠近聞名的種菇大王。
2015年,國家對臨夏州等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實施脫貧攻堅行動。村支書給王和平打電話,請求他帶領村民們種菇致富。王和平答應了,但他不再滿足於只種平菇,而想向更高端的名貴菌種發起挑戰。
恰逢此時,廈門市通過東西扶貧協作機制從人財物等多方面支援臨夏,扶貧幹部引進全國各種農業種植人才免費為當地群眾開辦講座,王和平也認識了種植赤松茸、羊肚菌等名貴菌種的專家。
當地村民正在王和平的菌菇種植大棚裏勞作。
聽完講座,王和平又邀請專家來到他的大棚現場指導。等專家們回去了,他又通過視頻通話向專家孜孜不倦地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王和平終於在臨夏這片土地上成功“接生”羊肚菌、赤松茸等名貴菌菇。如今,在他的帶動下,臨夏州已有多個羊肚菌、赤松茸種植基地正在建設或規劃中。
在鄉村振興的推動下,臨夏這片土地上“異彩紛呈”,奶油草莓、藜麥、高原夏菜、火龍果等紛紛落地生根,還有許多農業新品正在陸續“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