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以“三牛精神”創造新的輝煌

2021-12-12 10:28: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牛馬年,好耕田”。在中華文化裏,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徵。“犢”“犀”“犟”……但凡與“牛”相關的漢字,似乎也都透露著那麼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和不停歇的氣兒。

  對於傳統文化,中國共産黨人總是善於在理念上古為今用、在實踐中推陳出新,使之與偉大時代精神相融合,創造並昇華為引領前行的精神動力。2020年12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強調,“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的精神,永遠保持慎終如始、戒驕戒躁的清醒頭腦,永遠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鬥韌勁”。在2021年春節團拜會上,他再次提到“三牛精神”,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不用揚鞭自奮蹄”,于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

  在兩個辭舊迎新的時間節點,兩度點明“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展現出的精神品格,這是對中國共産黨百年風雨兼程、矢志不渝為了人民的偉大實踐圖景的摹畫,對中國人民頑強奮起、銳意進取的禮讚,蘊含著自強不息、贏得歷史主動的密碼。

  揣赤子心,甘做為民服務“孺子牛”

  在魯迅筆下,一句“俯首甘為孺子牛”,讓源自《左傳》的“孺子牛”家喻戶曉,其寓意也從父母之愛昇華成為民大愛。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指出,這是因為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黨的性質決定了人民立場是根本政治立場。從黨的七大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入黨章,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人民為中心”深入人心,為民服務孺子牛的精神始終如一。

  歷史是大寫的精神,精神是歷史的內化。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永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堅守“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價值理念,依靠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推動向前的每一次突破;求解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課題,不斷提高“為民服務”的針對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發揚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站在人民的角度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4月,有張照片一經發佈就迅速刷屏。

  那是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之時,習近平總書記赴陜西考察調研脫貧攻堅時的一個瞬間。畫面中,總書記面帶微笑,向正在工作的茶農們迎面走來。在他身旁的,是陜西省委書記、安康市委書記、平利縣委書記、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

  從黨的總書記,到村黨支部書記,“五級書記”同框出現在産業扶貧第一線,共抓扶貧,共克難關,為的就是兌現對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8年,近1億人脫貧,世界上再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做到。

  “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2020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總結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強調只要心裏始終裝著人民,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夠作出正確決策,確定最優路徑,並依靠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這是規律也是經驗,是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遵循。

  立強國志,勇做敢為人先“拓荒牛”

  11月30日,中國首條跨海高鐵——新建福(州)廈(門)鐵路泉州灣跨海大橋全橋貫通。待福廈高鐵全線建成通車後,福州至廈門的時間距離將從現在的2小時縮短至1小時以內,為更多人提供出行便利。

  泉州灣跨海大橋全橋貫通仿佛是一種隱喻,中國的改革發展,亦如伸向遠方的交通線,不斷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從中國共産黨成立的開天闢地到建立新中國的改天換地,從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到一步步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驚天動地,無不彰顯出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在開拓中奮進、在創新中創造的拓荒牛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打過一個比方,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裏,“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中國是一個大國,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始終有著這樣的志氣——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堅清單,努力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北斗全球組網、“九章”橫空出世、嫦娥五號探月取壤、“奮鬥者”號勇闖深海、“太空劇”不斷更新……今日之成就中,皆有“篳路藍縷辟海疆”的拼搏,皆有“敢教荒原成沃野”的開拓。

  “黃河船夫的縴繩,牽出的不再是蹣跚和古老,拓荒牛堅韌不拔的開拓,拓開了燦燦的黃金海道……”1992年,在目睹深圳國貿大廈拔地而起和浦東開發開放之後,詩人發出了這樣的慨嘆。依著改革開放的豪情,思想的藩籬得以突破,體制的堅冰開始融化,發展的動能充沛澎湃。如今,依然矗立在深圳深南大道的“拓荒牛”雕塑,已經成為一個文化地標,始終蘊含著一股力量;它致敬一路走來包括深圳建設者在內的所有創新創造者,也激勵著還要繼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所有後來者。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今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被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積尺寸功,爭做艱苦奮鬥“老黃牛”

  “老黃牛”,在中國人心中,從來都是勤勤懇懇、埋頭苦幹的代名詞。“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等揚鞭自奮蹄。”一首著名的咏牛佳作,形象而又生動地描繪了這樣的精神品格。

  1949年3月,面對即將到來的全國勝利,毛澤東同志提醒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志表示,“在艱難困苦的時候需要艱苦奮鬥,在物質條件優越的時候也需要艱苦奮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艱苦奮鬥的重要性,指出“奮鬥是艱辛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沒有艱辛就不是真正的奮鬥”。

  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百年大黨何以風華正茂?正是源自於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的不斷傳承,源自於老黃牛精神的與時俱進,源自於無數搏擊者的實幹為先、苦幹為要、真幹為本,多積尺寸之功,把美好夢想變為現實。

  “老黃牛”的牛勁不是蠻勁,“老黃牛”的實幹、苦幹、真幹也不是亂幹、瞎幹、蠻幹,而是有“為絕大多數人奮鬥”的信仰做支撐。正是信仰之中生發的使命感,讓無數的共産黨人在流血與犧牲面前毫不畏懼。面對“砸碎舊世界”的槍林彈雨時浴血奮戰,面對“創造新世界”的艱難局面時無私奉獻,面對“追趕全世界”的千鈞重擔時勇敢擔當,面對“奮鬥新時代”的歷史偉業時堅定前行,我們黨于艱苦奮鬥之中不斷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

  精神的力量處處閃耀,落在地上便化為奇跡。李保國用35年的堅守與付出,讓10多萬山區人民擺脫了世代貧困;鐵人王進喜“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打出了大慶油田石油大會戰的第一口油井;新時期鐵人王啟民挑戰油田開發極限、“寧肯把心血熬幹,也要讓油田穩産再高産”……老黃牛精神不僅繪就了今日神州大地生機盎然的蓬勃景象,也鍛鍊了能負重、能擔當的“肩膀”,凝聚了勇於迎接並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信心。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必須咬定青山不放鬆,跨過一溝再越一壑,不斷通過化解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以昂揚精神狀態煥發新的氣象,更偉大的勝利在前方!(經濟日報記者 牛 瑾)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