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青藏鐵路精神,創造更多中國奇跡
2006年,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全線勝利建成通車。建設青藏鐵路,對於青海西藏兩省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各族群眾生活,對於增進民族團結和鞏固祖國邊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在建過程中,廣大鐵路建設者發揚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頑強拼搏,開拓進取,勇克難關,勝利完成了全線鋪通的任務,創造了人類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跡。
建設青藏鐵路是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早在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就在《實業計劃》中提出修築進藏鐵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修建青藏鐵路。1958年,黨中央決定建設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1984年這段鐵路建成通車。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從推進西部大開發、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大局出發,作出了修建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的重大決策,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目標。經過全體建設者連續5年的艱苦奮戰,在世界屋脊建成了一條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運輸大通道,突破了多年凍土施工、高原衛生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等技術難題,探索了複雜條件下重大項目建設的模式,譜寫了我國乃至世界鐵路建設史上新的篇章,青藏鐵路建設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建設青藏鐵路的成功實踐向世人昭示,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不斷創造非凡的業績,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事實證明,青藏鐵路是藏族同胞與全國各族人民的連心路,是雪域高原邁向現代化的騰飛路,也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不斷創造非凡業績的奮鬥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困難作鬥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面對高寒缺氧、被稱為常人“生命禁區”的生存極限,低緯度、高海拔多年凍土的鐵路建設難度極限,青藏高原環境保護難度極限,青藏鐵路品質高標準和運營高要求的極限,廣大鐵路建設者不畏艱險、挑戰極限,以“笑傲崑崙問天下何處是雄關,躍馬雪域引青藏高原飛鐵龍”為誓言,冒嚴寒,頂風雪,戰缺氧,鬥凍土,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戰勝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創造了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偉大壯舉、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為實現把青藏鐵路建設成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要求,廣大鐵路建設者和鐵路工作者開拓創新、勇創一流,以“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風暴強意志更強,海拔高追求更高”為信念,以一流的勘測設計、一流的施工技術、一流的工程品質、一流的運營管理、一流的技術設備、一流的建設標準、一流的服務水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鑄就了人類鐵路建設史、鐵路發展史上的新輝煌。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飽含著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飽含著頑強拼搏的英雄氣概,飽含著自主創新的科學精神,飽含著團結協作的優秀品質,是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川藏鐵路開工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廣大鐵路建設者要發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科學施工、安全施工、綠色施工,高品質推進工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我們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必須時刻保持警醒,不斷振奮精神,風雨無阻向前進。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發揚青藏鐵路精神,敢於挑戰極限、攻堅克難,不向風險挑戰低頭,不向困難艱險讓步,頑強奮鬥、自強不息,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堅持勇創一流、開拓奮進,以攀登高峰的志向,以追求卓越的恒心,把一個又一個“不可能”變成“可能”,創造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一首廣為傳唱的歌曲記錄下青藏鐵路帶來的發展巨變。發展永無止境,奮鬥未有窮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揚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保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鬥志,埋頭苦幹、攻堅克難、銳意進取,我們就一定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30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