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鄉村振興看福建|君山鎮:君山的石頭會“唱歌”

2021-11-19 13:16: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編者按: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的資源稟賦得天獨厚。

  近年來,福建走特色路、打特色牌,發展茶葉、蔬菜、水果、水産、食用菌等十大鄉村特色産業,已走出一條獨具福建特色的鄉村産業振興之路。

  為了講好福建産業富民故事,傳播八閩鄉村振興聲音,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福建總站與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的指導下,央廣網福建頻道經過兩個月的實地調研採訪,從11月16日起推出“鄉村振興看福建|特色小鎮的産業富民故事”系列報道。

  君山鎮地處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東北部,因平潭最高峰——君山位於轄區內而得名。

  行走在君山片區的“美景長廊”環島路,這裡有風車、沙灘、大海相映成趣的海濱美景,還有古厝與梯田所構築的田園美景。

  在旅遊業大發展的同時,君山鎮依託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饒的資源,重點發展“農漁”産業。

  如今,旅遊業、農業及海洋漁業成為君山鎮構築産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三駕馬車”。

  從漁民到民宿業主的“華麗轉身”

  在福建省的平潭島,曾流行這樣一句諺語: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風沙滿地跑,房子像碉堡……

  走進君山鎮北港村,石厝層層疊疊、古樸滄桑,除了古風,這座“彩色城堡”的文藝氣息頗為濃郁。北港村背山面海,與臺灣隔海相望,村域面積約2平方公里,擁有原生態山、石、田、海自然風光。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就是這種歷經風吹日曬的石頭,卻被一位臺灣青年演繹出動人的樂曲,並催生與帶動了當地的文創與民宿産業發展。

  2015年,乘著平潭國際旅遊島開發的東風,20多歲的林智遠從臺灣嘉義來到平潭島上的君山鎮北港村,並在之後把一間石頭古厝打造成集文創、民宿等元素于一體的藝術聚落——“石頭會唱歌”。

  作為北港村民宿的啟蒙者,在林智遠看來,北港村的民宿業從2016年發展到現在,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6年“石頭會唱歌”入駐後,有20幾家來自各個省份的民宿從業者紛紛來到北港駐足;第二個階段就是北港村原本外出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做民宿,年輕人的回歸讓整個北港村有了生機與活力。

  從2016年開始,在“石頭會唱歌”民宿的帶動下,北港漁村匯集了眾多兩岸青年創業者和民宿業主。截至目前,北港村已開辦民宿100余家,並帶動了當地餐飲、文創等多業態發展。

  “越來越多年輕人返鄉,北港村的常住人口從過去的四五十人到現在人氣很旺,走在村裏經常能看到三代同堂的景象,年輕人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我覺得這是發展鄉村旅遊過程中意外的收穫。”林智遠感概道。

  北港村黨支部書記陳松柏是該村民宿産業的積極推動者與參與者,擔任黨支部書記的20餘年中,他最為自豪的是,在臺青創業者的啟發下,他讓北港村眾多漁民成為了合格的民宿經營者,村民的年每人平均收入達到6萬多元。

  “我們是在早期臺灣同胞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民宿從業者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目前80%的民宿是我們村民在做,20%是兩岸三地的青年在運營。”陳松柏表示。

  陳松柏把北港村過去五年的發展形象地比喻為“1.0版本”,他的構想是在下一個五年,打造北港鄉村旅遊的“2.0版本”,把北港的特色挖掘好,全面提升村民的素質,助推服務業的高品質發展,這樣才能讓北港未來的道路更遠、更寬廣。

  “讓每一棵菜都能溯源”

  “靠海吃海”是歷史上平潭趕海人的真實寫照,傳統捕撈業一度是平潭的支柱産業,君山的鮑魚等海水養殖産品聞名島內外;而農業,君山鎮也在積極引進臺灣先進農業發展元素與山東等地的農業種植科技型企業,“農漁”産業已成為該鎮鄉村振興的重要依託。

  “平潭耕地多、土質好、氣候適宜,非常適合發展農業……”2003年,來自山東壽光的種植大戶劉守成剛到平潭就發現了“商機”。第一年試種喜獲豐收,如今,他已經在平潭島深耕了18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800多畝。

  “我手機上的這個App就可以操作大棚內的設備,就算我在山東也能遠端操作。”劉守成一邊向記者展示App的界面功能,一邊現場演示著多種操作,“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開發,讓客戶可以看到他們所購買蔬菜的所有生長流程,實現每一棵菜都能溯源。”

  在劉守成創立的平潭潤豐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基地,農作物種類繁多,有蘿蔔、馬鈴薯、包菜、番茄等,與其他農戶不同的是,劉守成的農作物很多長在溫室大棚裏,而溫室大棚種植技術正是劉守成的“秘密武器”。

  目前,潤豐園公司年産番茄150噸、地瓜600噸、馬鈴薯800噸、蘿蔔2000噸……已構建起“從田園到餐桌”的全程綠色産業鏈。

  在劉守成的帶動下,先進的溫室大棚種植技術與新型農業的發展理念,激發了君山鎮眾多農民的參與熱情。

  2014年,劉守成成立了好收成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達到100多戶。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將周邊閒置的土地盤活。農忙時,周邊農戶受聘在合作社務工;農閒時,合作社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鼓勵農民用科技發展現代農業,並將潤豐園公司的新品種植技術及時傳授給農民,帶動農民共同致富。

  品相好、味道好、綠色無公害——這已成為劉守成種植基地在平潭島口口相傳的佳話。

  “農漁旅”結合走出鄉村振興路

  近年來,君山鎮抓住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契機,積極打造全島最美環島路網紅打卡點;借助“藍眼淚”引爆全網,每年吸引遊客、“追淚者”逾百萬人次,為旅遊經濟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

  鄉村振興離不開産業興旺。君山鎮得天獨厚的海洋自然環境,適合鮑魚等名優水産養殖業的發展,助推漁業産業成為君山鎮重要的經濟發展支點;此外,藍色科技園區也落戶君山鎮,規劃面積約120公頃,重點佈局海洋科技産業;與此同時,漁業的發展帶動了養殖設施、飼料生産、加工銷售等相關産業發展,促進了整個産業鏈條的發展。

  據悉,2020年君山鎮漁業水産品産量達到88816噸,其中海水捕撈45052噸,海水養殖43764噸。

  “君山鎮依託獨特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石頭厝建築文化、海耕文化,積極打造北港的文化創意、東美的傳統村落等特色主題村。推行‘農業+旅遊’‘漁業+旅遊’的特色化發展模式,推進星級旅遊村、紅色旅遊村建設,培育民宿等鄉村旅遊新業態。”君山鎮副鎮長林鋒表示。

  對於君山鎮下一步的發展規劃,林鋒直言,未來,君山鎮將立足傳統農漁業優勢,發展優質高效農漁旅産業,加快形成“一村一品”新格局,打造鄉村振興發展新樣板。

  同時,君山鎮將挖掘自然資源稟賦,與紅色文化、特色農漁産業相結合,積極打造“休閒農業+”“海洋漁業+”“紅色文化+”“對臺融臺+”旅遊模式,建設全域旅遊目的地,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促進共同富裕,書寫鄉村振興的君山答卷。

  昔日“有女不嫁北港男”的窮山村如今已變成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在君山,那些靜默千年的石頭正被擊打出新時代的最美音符!(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