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陜西寶雞:就業幫扶讓脫貧成果更鞏固

2021-11-12 17:5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我以前到處打零工,離家遠、掙錢少,活還不大好找。如今多了就業本領,村裏介紹我和妻子到附近一家生態農業公司管理溫室大棚工作,在家門口每個人都能掙到3000多元。”聊到如今的好光景,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城關鎮千川村村民尚小利很高興。

  在寶雞,像尚小利這樣有穩定就業崗位的脫貧群眾還很多。作為勞務輸出大市、文化旅遊名市、西部工業重鎮、農業産業強市,寶雞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過程中發揮自身優勢,將確保脫貧人口穩定就業、不返貧擺在突出位置。截至10月底,該市今年農村脫貧人口務工就業已達26.19萬人,超過去年全年總數。

  有了金剛鑽,才好攬瓷器活。為鞏固脫貧成果,該市面向青壯年脫貧人口,重點組織為期3個月的中期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或成為西岐名吃美食師、鳳翔泥塑藝人、西秦大姐、千陽蘋果師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能人才,或掌握汽修焊接、電子商務等貼近市場需求的實用技術。據統計,脫貧人口培訓後的就業率超過65%。

  “今年初縣人社局動員我到寶雞烹飪學校免費學了3個月的美食烹飪技術,還享受生活和交通補貼2500元。現在我在上海工作,月收入很可觀。”岐山縣雍川鎮何家村村民王衛剛説。

  寶雞市還圍繞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通過項目建設用工、工廠務工等多種模式促進就業,今年全市602個市級重點項目、50個工業園區共增加就業崗位5.6萬個,産業就業融合發展帶動了一批脫貧人口穩定增收。依託村鎮工廠引導農民就近就業,大力推廣送廠進村、送崗進戶模式,通過招商引資、返鄉人員創業、蘇陜協作、本地優勢産業培育四種途徑,把企業工廠辦進村鎮,讓“閒房變廠房、農民變工人、無業變就業”。已建成村鎮工廠122家、就業幫扶基地159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3家,吸納就業2.6萬人,其中脫貧人口4559人次。並大力發展以寶雞捍麵皮、岐山臊子面和農林雜果等地方特色産品銷售為主的網紅經濟,通過靈活就業撬動增收。

  讓脫貧人口不僅不掉隊,而且就近就便上崗,是寶雞的一個亮點。今年以來,寶雞集中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8100個,通村公路、小型水利、公廁等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崗位7409個,機關事業單位工勤服務類公益專崗1922個,優先對脫貧弱勞力、半勞力、超齡勞力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進行兜底化安置,推動脫貧群眾與就業培訓、就業崗位、就業補貼政策之間精準對接。

  寶雞看重的不是就業率數據,是群眾穩定的工作崗位和增收出路。例如,該市千陽縣“因人施策”,針對穩定就業人員、季節性務工人員、就業困難重點對象分別建立綠色、黃色、紅色臺賬。對“綠色”人員每半年回訪一次,對“黃色”人員每兩月推薦崗位資訊,對“紅色”人員每週開展“一對一”精準就業幫扶,形成了“三色提醒、動態幫扶”的脫貧人口穩崗就業監測幫扶工作機制。

  通過對脫貧人口進行精準分類、就業幫扶,寶雞探索出了一條組織化輸出、園區化承載、兜底化安置、實名制管理的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新路子。這些實招受到更高層面的關注,國家鄉村振興局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選擇在該市,召開了今年的全國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現場會。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我們將緊盯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不斷強化精準就業幫扶和職業技能提升,組織引導農村群眾就業增收、創業致富,持續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寶雞市人社局局長李永林説。(經濟日報記者 張 毅 楊開新)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