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甘肅挖“傳説人物+黃河文化”素材 60余載隴劇添“青春味”

2021-10-11 11: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甘肅挖“傳説人物+黃河文化”素材60余載隴劇添“青春味”

  隴劇原名“隴東道情”,是流傳在甘肅東部地區的一種皮影戲,已發展沉澱了60余載。圖為發佈會現場

  中新網蘭州10月8日電 (閆姣)作為我國獨有的傳統戲曲藝術,甘肅省隴劇不斷推陳出新,《大禹治水》、“青春版”《官鵝情歌》等精品力作將相繼在蘭州上演。甘肅省戲劇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石小軍8日表示,這不僅拓寬了甘肅戲劇創作的素材內容,也是一次完善隴劇的有益嘗試。

  8日,“‘建黨百年春綠隴原’隴劇惠民演出周新聞發佈會”在蘭州召開。

  甘肅省隴劇院院長王存介紹隴劇的籌備情況和演出計劃時説,《大禹治水》由該院優秀青年演員和三朵隴劇“梅花”聯合主演,創排前期多次在甘肅積石山縣實地采風,劇本16次易稿,最終得到一致肯定。大型歷史隴劇《官鵝情歌》首演時隔15年後,得以復排青春版。兩部隴劇將在本月15日至21日在黃河劇院首演。

  石小軍評價《大禹治水》時説,這是一部聚焦甘肅文化,反映黃河文化的優秀戲劇作品,尤其把中華民族遠古傳説中的人物大禹首次落地到了甘肅,拓展了甘肅戲劇創作的素材,也拓寬了隴劇的戲路。

  隴劇原名“隴東道情”,是流傳在甘肅東部地區的一種皮影戲,已發展沉澱了60余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建仁在發佈會上説,劇本16次易稿在隴劇歷史上是少有的,由此可見《大禹治水》搬上舞臺是認真遵循藝術創作規律的一次成功實踐,而且創排中間沒有浮躁沒有誇大,原原本本按照藝術本體創作。就像《絲路花雨》有多個版本,《官鵝情歌》也應該復排完善,“隴劇要歷久彌新,必須要創新發展。”

  楊建仁稱,隴劇有過輝煌,現在更要走向輝煌。這幾年“隴劇人”能夠沉下心來,扶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而且能吃得下辛苦,克服了急於求成的心態,避免了經驗主義的傾向,一心一意凝心聚力打造精品力作。特別是《大禹治水》的創排,凝聚了人心,鍛鍊了隊伍,提高了素質,大大提升了隴劇藝術的生命力,帶來了新的氣象和活力,這是當下需要提倡的。(完)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