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承認:在美建廠是“政治驅動”,成本遠高於預期

2021-10-09 21:57:00
來源:觀察者網
字號

  (觀察者網訊)臺積電美國建廠成本極高,其動機早已遭受廣泛質疑。在1日接受美《時代》週刊採訪時,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終於鬆口承認,在美國建廠是由於“政治驅動”,“成本遠高於臺積電預期”。

  不僅成本上升,臺積電還面臨“羊入虎口”風險,9月底,美國要求臺積電在45天內交出公司數據。臺媒直言,臺當局如此積極配合“反中”,美國不但沒有幫忙化解困境,反而還打起臺灣經濟命脈的主意,民進黨可以説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時代》週刊報道截圖

  據臺媒7日報道,臺積電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建廠,作為5奈米晶片的生産基地之一,預計2024年開始量産,月産能可達2萬片,2021年至2029年的投資將達到約120億美元。臺媒估計,臺積電還將在此地建四、五座廠。

  然而,受到美國土木、電力系統缺工嚴重的影響,臺積電不僅建廠成本大增,進度也比預期大為落後。原本預計明年安裝設備,現在也只能往後推遲。

  近期,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演講中説,美國土地和電力便宜,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努力尋找合格的技術人員和工人”。

  10月1日,美國《時代》週刊刊登了一篇對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採訪。採訪中,劉德音也抱怨稱,在美國建廠成本遠高於臺積電預期。臺積電原本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用於擴張産能,但現在“我越看,越覺得還不夠。”

  同時,劉德音終於鬆口承認,在美國投資具有局限性。他説,這是由“我們客戶的政治驅動”促成的,並堅持認為“半導體本地化不會增加供應鏈的彈性。” 他説,這甚至可能“降低彈性”。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資料圖)圖自視覺中國

  談及中美關係,劉德音表示,目前中美之間的敵意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美國和中國需要明白,他們可能不是朋友,但也不是敵人。”劉德音説。“我們需要共同的規則……讓人們對如何做生意有一些期望。”

  對於兩岸關係,劉德音並不認同所謂“入侵”言論,稱所謂威脅 “被誇大了”。他説: “臺灣絕對不會做引發戰爭的舉動。” 但他也稱,兩岸關係不再完全由臺灣決定,“這實際上是中美關係。”

  不僅成本上升,臺積電還面臨“羊入虎口”風險,就在不久前,美國要求臺積電在45天內交出公司相關數據。

  9月23日,據《韓國經濟日報》報道,美國政府召開半導體高峰會,以提高晶片“供應鏈透明度”為由,要求臺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廠交出被視為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數據。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高峰會上聲稱,美國需要更多有關晶片供應鏈的資訊,以提高處理危機的透明度,並確定導致短缺的根本原因。雷蒙多説,“我們的(政策)工具箱有很多方法能讓企業交出數據,雖然不希望走到那一步,但如果有必要,我們必定會採取行動。”

  美國的要求震驚了臺灣各界,引發廣泛擔憂。臺積電法務副總經理暨法務長方淑華6日回應稱,事件還在評估中,但強調不會洩露客戶敏感訊息。

  而臺當局“經濟部長”王美花竟替美國辯解稱,由於是“自願性”的,將交由企業自行考量,而臺當局則會“看情況”再決定是否介入協調。

  而臺當局的此番“軟弱”表態顯然無法讓人買賬。據臺“中時新聞網”7日發佈評論稱,臺當局即使如此積極配合“反中”,而且付出慘重代價,美國不但沒有幫忙化解困境,反而還打起臺灣經濟命脈的主意,民進黨可以説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其內心的慌亂與茫然可想而知。

  “中時新聞網”報道稱,民進黨打著“反中”的政治旗號,讓臺灣充當急先鋒,甚至連臺積電都不顧。在賠上許多寶貴价值、付出諸多沉重代價後,民進黨留給臺灣的,大概就只剩下裝模作樣的“抗中保臺”口號而已了。

  本文係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