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海:新時代文明實踐為百姓幸福“增光添彩”
群眾參觀紅色版畫作品(資料圖片)。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幅版畫創意的不錯,較好地反映出了青山綠水的重要性。”9月5日,在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少兒版畫中心,10余名學生圍坐在桌子四週,用大小不一的刻刀在木板上作畫。身穿紅色志願馬甲的劉津正對著手拿刻刀的留守兒童小月月説道,“可以再細化一下魚的條紋。”
9月1日,東海縣中小學迎來開學第一天,也開啟了實施“雙減”政策後的首個新學期。為豐富留守兒童假日精神文化生活,東海縣少兒版畫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組織文化志願者和退休教師,免費教孩子們學習少兒版畫創作。
“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是東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出發點。2018年9月,東海縣率先在全市範圍內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建設工作,並在青湖鎮、桃林鎮、曲陽鄉等鎮村建設了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通過一段時間的運作,我們補齊短板,總結了先行先試的經驗。”東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主任朱強介紹,2019年3月,東海縣構建了“5678”特色體系,並在全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工作。
“5”是縣中心、部門分中心、鄉鎮實踐所、村級實踐站及各類實踐點的五級組織架構;“6”是涵蓋五級的文明實踐陣地均按照有陣地、有組織、有制度、有功能表、有特色、有成效的“六有”標準進行建設;“7”是成立新鄉賢模範“金色”、黨員宣傳“紅色”、教育服務“青色”、科技服務“藍色”、文藝傳唱“紫色”、暖心幫扶“橙色”和生態保護“綠色”的“七彩”志願服務分隊;“8”是常態化開展“手拉手圓夢同心圓”“一對一結對精準扶貧”“破陋習樹新風”“文明家風”等八項主題活動,打造“文明實踐在晶都”特色活動品牌,提升群眾素養、培育鄉風文明。目前,東海縣已建成1個縣級中心、7個分中心、19個實踐所、368個實踐站及71個實踐點,實現縣鄉村全域覆蓋。
“黨的政策就是好,百姓全都有醫保;村村通上水泥路,兩邊栽上花和草;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當日,在白塔埠鎮新元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65歲退休教師劉軍高打著快板,愉悅地向村民們演唱創作的《感黨恩 跟黨走》快板作品,不時一陣叫好聲響起。以鄉音俚語、寓教于樂的形式闡釋與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振興等內容已成為東海縣各級文明實踐所站的“必修課”。兩年多來,東海縣500余支志願服務隊,30多萬志願者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累計舉辦3萬餘場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僅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而且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不僅是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滿足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舉措。”東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芳説,“要以新的思路理念、體制機制、方式方法,讓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在基層實起來、強起來。”
群眾需求在哪,文明實踐就到哪。當日,在石榴街道“雲谷創客”電商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內,基地內的電商直播講師志願者正在為一些想直播賣水晶卻又不懂如何運作的村民們進行有關電商知識培訓。“講得不錯,也聽得懂。和媳婦商量了一下,準備一星期後‘觸網’賣水晶。”會場上,來自石榴街道車莊村村民李傑説,“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大夥都愛聽,建議多舉辦幾次。”
作為統籌全縣文明實踐工作的東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基層為重點、以群眾評價為標準,把文明實踐活動融入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運用生活化的場景、日常化的活動、具象化的載體,促進文明實踐活動開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以文化小康助推全面小康。如今,該縣各分中心、實踐所、站、點開展“思政大講堂”“文明實踐育新風 産業富民奔小康”“我們的節日”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近4萬場次,累計服務群眾80余萬人次,為百姓幸福生活“增光添彩”。(張開虎 段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