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丨浙江嘉興:“黨建高地”創建行動進行時
新華社杭州9月2日電 題:浙江嘉興:“黨建高地”創建行動進行時
新華社記者俞菀
2021年7月,颱風“煙花”在嘉興平湖二次登陸,全市1.5萬黨組織堅守一線,每個村成立10人左右的黨員突擊隊,一夜轉移18萬群眾;2020年1月,新冠疫情來襲,浙江嘉興迅速劃分出9.2萬個社區治理微網格,20余萬黨員全員聯戶,築起基層防疫堡壘……
作為紅船起航地,嘉興正在全面推進“七講七比、爭先攀高”黨建高地創建行動,努力讓每一寸土地都有黨組織精心守護,每一戶人家都有黨員貼心服務。
從建黨聖地到黨建高地——
走進嘉興各級黨委政府、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的黨員活動室,總能看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標語、“南湖紅船”的模型雕塑;嘉興的絕大多數黨員都會日常佩戴黨徽,每天通過掌上“微嘉園”查看群眾上報事項是否妥善解決;“紅船突擊隊”“黨員先鋒崗”“紅色樓道長”……一個個黨建品牌串聯起城市的亮麗風景。
什麼是黨建高地?嘉興為什麼要打造黨建高地?
“黨建高地,是建立在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基礎上的上層建築。”嘉興市委書記張兵説,骨幹支撐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每一位黨員都是築成高地的磚,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嘉興創建黨建高地,是歷史賦予的必然使命,也是時代賦予的必然要求。“作為建黨聖地的嘉興,有更好的條件和基礎來創建黨建高地。實踐又充分證明,無論是經濟社會平穩發展還是突發事件的有效應對,黨建都是根本保證。”
2021年年初,嘉興市委出臺了黨建高地創建行動的具體實施方案,通過明確“1154”的基本脈絡,構建起黨建高地建設的“四梁八柱”。
嘉興市委組織部部長龔和艷説,第一個“1”是以紅船精神為引領;第二個“1”是深化“網格連心、組團服務”這一新時代密切聯繫群眾的工作機制;“5”是打造五個高地,即理想信念鑄魂高地、組織體系建設高地、選賢任能示範高地、黨群關係融洽高地、政治生態純凈高地;“4”是形成四個局面,即黨建統領定格局、整體智治帶全局、唯實惟先促大局、共同富裕開新局。
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
玻璃窗前,看書的年輕人與品茶的老人各得其樂,間或有清潔工、快遞員輕輕地走進來,擦把汗、喝口水、歇個腳。嘉興目前共有2400余座這樣的紅色城市驛站,作為基層黨建服務點,著力解決了市民和一線城市管理服務人員飲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問題。
“服務體現初心,細節感受溫度。”一位遊客在南湖旁的驛站留言簿上這樣寫道。
嘉興黨建高地創建行動的實踐充分證明,黨建工作抓實了就是生産力、抓細了就是凝聚力、抓強了就是戰鬥力。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就要注重黨建工作的先進性、全面性、融合性和典型性。
“支部+協會”“支部+合作社”“支部+電商”……在嘉興市嘉善縣,能充分感受到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迸發的創新活力。嘉善縣委書記洪湖鵬説,嘉善所有村集體經濟年經常性收入破140萬元,堅強後盾正是産業鏈上新建的一批批黨組織,黨員幹部與群眾抱團共生的“黨群致富聯合體”。
“黨建高地建設,可不是黨委政府推一走訪基層應付一下,而是要真正發揮各行各業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嘉興市民營經濟發展研究會執行會長廖幫明説。
雅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嘉興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公司黨委書記仇瑛的手機裏有個特別活躍的微信群,匯集了公司管理層和140名黨員職工。“每次下達任務指令,都是黨員先帶頭,一呼百應。公司要進行學習型組織建設,行政部門抓不動,黨委來抓效果很好,董事會就特別服氣。”
激發每個黨員“細胞”的內在活力——
嘉興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鈕月終説,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關鍵在“人”。嘉興通過“七講七比、爭先攀高”建立賽馬制度,在市、縣、鎮、村各層級和國資、教育、醫療等各個行業領域,廣泛開展黨員幹部能力比拼活動,在互學中取長補短,在互促中不斷超越。
如何讓基層黨建工作與特殊群體的精神幫扶更好地結合起來?這是嘉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青年黨員李夢瑤一直思考的問題。在她日常聯繫的基層群眾中,不乏家庭問題比較突出的青少年兒童。“我們要做的,不是幫他們解決一件事、幾件事這麼簡單,而是要去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去努力幫他們樹立信心。”
在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派出所黨支部書記、所長祝偉寬的努力下,2020年5月,嘉興第一個基層派出所“輔警黨支部”正式成立。“基層派出所是離民情民意最近的地方之一。通過建立專門的黨支部,輔警隊伍面貌煥然一新,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幅提高。”祝偉寬説。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正是通過深入開展“七講七比、爭先攀高”黨建高地創建行動,嘉興各地不斷涌現出敢於擔當的先鋒黨員、甘於奉獻的平民英雄,他們如群星閃耀,和廣大人民群眾一起,譜寫出紅船起航地新時代的美好圖景。
“2年時間,67個城市品質提升項目,沒有黨建引領,不可能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白天、晚上,颳風、下雨,嘉城集團黨委書記鉏新良總會到竣工的項目去走走看看。他説,這既是查漏補缺,更是一種回味。“人生貴在用經歷創造價值。和平年代普通黨員的成就感體現在哪呢?對我而言,大概就是所有過程的艱辛都化為了最終結果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