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防沉迷新規落地 共管共治讓未成年網遊玩家適可而止

2021-09-01 08:43:00
來源:法治日報
字號

  防沉迷新規落地受家長老師歡迎 未成年人每週網遊最多3小時

  共管共治

  讓未成年網遊玩家

  適可而止

  ● 網路遊戲互動性、沉浸性、倣真性強,操作便捷,具有較強吸引力。未成年人還處在身心發育階段,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容易過度使用網路遊戲甚至産生依賴。一些遊戲廠商也利用“套路”吸引未成年人

  ● 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不但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而且對他們的心智、情緒也會産生巨大影響,甚至可能會去模倣遊戲中的暴力、血腥行為

  ● 網路遊戲沉迷是一個社會問題,防沉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 本報記者  趙 麗

  □ 本報實習生 楊軼男

  北京市民李麗因兒子沉迷網路遊戲而煩心一年了。一年前,兒子上初一,開始接觸網路遊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年後,兒子的期末考試成績從班級前十名掉到了倒數第十名。

  陷入網路遊戲旋渦的不只有李麗的兒子。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至10歲,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達到78%,且低齡族的使用時長集中在1至3小時。《法治日報》記者近期採訪發現,在這一群體中,有不少低齡族在接觸網際網路後沉迷于網路遊戲不能自拔。

  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路遊戲問題,國家新聞出版署近日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稱,網路遊戲互動性、沉浸性、倣真性強,操作便捷,具有較強吸引力。未成年人還處在身心發育階段,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容易過度使用網路遊戲甚至産生依賴。一些遊戲廠商也利用“套路”吸引未成年人。國家此次重拳出擊,對於開展防沉迷工作具有深遠意義,但關鍵在於如何讓政策落地並有效實施,這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共管共治。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

  家長老師叫苦不迭

  “再玩一局,我就寫作業。”——這是李麗每天聽兒子説得最多的一句話,但玩了一局還有一局,似乎永遠沒有最後一局。

  從兒子接觸網路遊戲後,一年來,李麗每天都要和他鬥智鬥勇:如何既能讓兒子不落下學習,又能兼顧他玩遊戲的心願。但摸索了一年,她也沒有找到萬全之策。如今,兒子又迷上了一款名為“貓和老鼠”的網路遊戲,每天放學後進屋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手機玩一局,甚至不願意吃飯,更不願意寫作業。

  “現在的局面是他玩‘貓和老鼠’遊戲,我們也在和他玩‘貓抓老鼠’——他經常等我們睡著之後偷偷玩遊戲,被發現後立即切換到其他界面,説自己在學習。”李麗搖搖頭,甚是無奈。

  同樣對這款網路遊戲感觸頗深的還有河南駐馬店的王陽。他兒子今年4歲,每天也會纏著他“玩一局貓和老鼠”。但王陽不敢太縱容,他深怕兒子步了自己的後塵——初中時,王陽開始接觸網路遊戲並沉迷其中,學習成績急速下降,高一便輟學了,如今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

  回憶當初為了玩網路遊戲和母親打“遊擊戰”的場景,王陽有點不好意思,“每天快放學時提前走,避免在校門口碰到家長。同學之間打配合,互相欺騙家長,要麼説今天去同學家玩,要麼説留在學校一起寫作業。打遊戲的錢則是從伙食費裏省出來的”。

  那時候,王陽的母親為了制止他沉迷于網路遊戲,也絞盡了腦汁:每天中午和下午去學校門口堵、晚上不睡覺聽著王陽房裏的動靜、深夜去網吧包房裏找人……直到後來徹底放棄,讓王陽辦理退學手續。

  在網路遊戲防沉迷這場拉鋸戰中,不止家長和孩子在鬥智鬥勇,學校老師也叫苦不迭。

  據湖南永州某高中班主任田老師介紹,她所在班級中沉迷網路遊戲的學生不在少數。其中有一個學生遊戲成癮,每天晚自習放學後都要去學校附近的奶茶店租手機打網路遊戲,第二天起床後必須先玩一會兒網路遊戲或者看一些講解遊戲的相關視頻,然後踩點進教室上早自習,有時甚至偷偷將手機帶到學校,利用課餘時間打遊戲。

  諸多原因導致沉迷

  一旦成癮危害不淺

  究竟為什麼會沉迷于網路遊戲?李麗的兒子給出的答案是:“遊戲中的人物、動畫都很好看,越玩越想玩。而且班上玩遊戲的同學也很多,如果我不玩,他們會覺得我很土,不願意和我相處。”

  上海市法學會未成年人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郗培植曾對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原因做過深入調研。他告訴記者,一些遊戲商家在開發網路遊戲時會將上癮機制設置在遊戲中,比如設計好看的遊戲皮膚和互動機制,讓玩家團隊作戰,增強黏性;朋輩效應也讓未成年人對網路遊戲“欲罷不能”,他們每天交流遊戲內容,不參與遊戲就無法融入集體。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皮藝軍則認為,未成年人追求刺激和冒險,但自控能力相對較弱,遇到沉迷度高的網路遊戲便容易“淪陷”。

  “此外,如果家庭不和睦,親子關係疏遠,孩子往往更願意和遊戲作伴,網路遊戲成癮的可能性就會更大。”皮藝軍説。

  而沉迷網路遊戲帶來的危害不可小覷。

  李麗發現,兒子迷上網路遊戲後,不僅學習成績急轉直下,而且視力急速下降,反應能力和理解能力也直線下降,“每天只想玩遊戲,平時帶他出去玩,也表現得非常自閉,不願意與他人交流”。

  田老師也注意到,他班上那些沉迷網路遊戲的學生,基本都存在不注意聽課、打盹的情況,精力完全被分散了。

  “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不但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而且對於他們的心智、情緒也會産生巨大影響。比如,未成年人會模倣遊戲中的暴力、血腥行為。”郗培植向記者介紹了他曾經接觸過的一個案例,一個17歲的孩子,在網吧中連續玩了3天CS(反恐精英)遊戲,出門吃飯時和別人起了衝突,他拿起身邊的凳子砸向對方的頭部,並反覆毆打對方。事後,他説自己當時誤以為還處於遊戲中。

  重拳出擊嚴格管理

  一週最多玩三小時

  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國家再次重拳出擊,嚴格管理。《通知》提出,所有網路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服務;嚴格落實網路遊戲用戶賬號實名註冊和登錄要求;對未嚴格落實的網路遊戲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實際上,早在2019年,有關部門就印發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採取一系列有力舉措,建成網路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實現合規上線運營遊戲全部接入,為深入推進防沉迷工作打下了基礎。此次“進一步嚴格管理”就是監管觸角在此前基礎上的延伸。

  在郗培植看來,按照《通知》要求,網路遊戲企業對未成年人提供網遊服務的時間一週最多只有3個小時,這應該是“史上最嚴舉措”了。

  郗培植認為,《通知》其實是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所涉及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章節的積極落實和回應。新未成年人保護法最主要的亮點是新增對未成年人的網路保護,在傳統觀點中,家庭、學校和社會是未成年人成長的三個主要空間,但隨著網路的發展,網路也成為未成年人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空間,也可以稱為第四空間。

  “《通知》也是對企業、資本的一種規制。從我們調研走訪的情況來看,網遊背後存在上千億元的市場,《通知》對網路遊戲企業提供的內容作出明確界限,意味著不論資本力量多強大,都不能在涉及未成年人的領域肆意妄為。”郗培植説。

  這一“史上最嚴舉措”也受到家長和老師的熱烈歡迎。

  “雖然我們平時會採取一些措施限制孩子玩網路遊戲,但總是管不住。現在好了,想玩也玩不成了,一方面未成年人註冊網路遊戲時會有身份限制,另一方面也有時間限制了。”李麗説。

  河南駐馬店某高中班主任孫老師也對《通知》的落地實效充滿期待。“從國家層面對學生上網時間作出規定,讓學校及家長在管理學生時有政策依據,容易讓孩子信服,從內心深處接受學校及家長的管理;對遊戲時間作出具體規定,有效減少學生玩遊戲的機會,有助於其專心學習,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建立共管共治機制

  培養良好用網習慣

  有受訪者提出,如何讓政策真正落地才是關鍵。比如,一些學校門口有可以出租手機的二手書店、奶茶店等,這些手機裏面都有現成的賬號和設備,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整治需要進一步思考。

  郗培植也指出,實名制目前還有一些漏洞可鑽,“我們前期調研發現,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賬號。只要在註冊時明確未成年人的姓名、相關資訊等,都可以實現嚴格限制,但網路上有些人將成人賬號售賣給未成年人,供他們逃脫平臺的審核。這其實是一種違法行為,可以採用治安管理處罰法對售賣成人賬號的人予以行政處罰”。

  此外,從遊戲企業的角度來看,如何準確識別實名、有無動力提高識別能力也是難題。達睿諮詢首席分析師馬繼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提到:“遊戲公司執行上的困難主要在於如何識別和確認是未成年人在打遊戲,這個技術有待成熟。但最核心的問題是遊戲公司有沒有動力去提高識別技術。遊戲公司如果沒有足夠的動力,那麼技術永遠也成熟不了,執行永遠都有困難。”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則認為,目前尚未建立一個系統的共管共治機制,家長普遍缺乏網路素養,相關培訓和教育缺失;學校與家長的日常溝通反饋機制不夠健全,對於孩子存在的問題沒有形成各方聯動機制;社會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數量不夠、品質也不高。

  “因此,政府、學校、社會公益組織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優質公共資源,讓孩子擁抱大自然,提升審美,開闊眼界。家長應該加強學習提高網路素養,給孩子提供高品質的陪伴。”鄭寧説。

  除了必要的監督之外,還有專家提出,一部分孩子從過去每天接觸網遊的狀態中抽身出來,過渡階段會不會産生心理和行為上的不適,需要家長做好相應的開導與預防。

  值得注意的是,從之前發佈的《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數據來看,城市和農村的未成年人在使用網路的內容選擇和時長上有一些差異。比如,城鎮未成年網民更多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網站、新聞、購物等應用,而農村未成年網民使用短視頻、動畫或漫畫等休閒娛樂的比例則高於城鎮。

  對此,郗培植建議,應該對農村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加強教育,農村地區的學校也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

  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也表示,網路遊戲沉迷是一個社會問題,防沉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行業要始終把防沉迷作為遊戲管理的重中之重,嚴格防沉迷管理的制度和執行,紮實推進防沉迷工作;另一方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需要廣大家長、老師更好履行監護教育職責,切實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責任,加強關愛陪護和約束規範,引導孩子們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用網習慣。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