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圓夢小康丨果蔬園裏的“致富經”

2021-08-07 14:46: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號

 

  “一渠清水永續”,綠色果蔬園裏書寫小康故事。

  5月13日,正在河南省南陽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調研庫區移民安置等情況。他走進利用南水北調移民村産業發展資金建立起來的丹江綠色果蔬園基地,實地察看獼猴桃長勢,詳細了解移民就業、增收情況。聽説全村300余人從事果蔬産業,每人平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習近平十分高興。

  “要繼續做好移民安置後續幫扶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種田務農、外出務工、發展新業態一起抓,多措並舉暢通增收渠道,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習近平強調。

  剛放暑假,位於丹江綠色果蔬園基地的京都果園,迎來一波“研學潮”。

  “媽媽,獼猴桃原來是挂在樹上的啊!紅心和黃心的都好吃!”一名兒童奶聲奶氣地“科普”,引發旁邊一陣笑聲。身邊,幾十名小朋友,蝴蝶一樣穿梭園中,笑聲滿園……

  “現在,天天遊客不斷!”京都果園負責人買劍滿臉笑容。6年前,他計劃把果園開到村裏,不少親友勸他“慎重”。“他們覺得這裡偏僻,但我覺得渠首生態優勢獨特,‘居高聲自遠’,好生態最有競爭力。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買劍向記者解釋説。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區,為保證“一渠清水永續”,多年來淅川堅決關停污染企業、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近年來,淅川縣在原有耕地和荒山荒坡上實施大開發,不斷探索走林果業致富的新路子,著力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鄒莊移民村距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僅3公里,屬南北過渡性氣候,溫和濕潤,雨量豐沛,因“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要求,環保標準遠高其他地方。近年來,通過系統治理,村裏土壤鉀含量高,重金屬含量遠低國家標準,加上縣鄉政府的産業獎補、資金扶持,果蔬園基地不僅成為好生意,還是“水清民富”好産業。

  果園裏,一顆顆獼猴桃挂滿枝頭,一些村民在樹下不停忙碌。“以前每年我最多掙兩三千元。現在在果園剪枝、摘果、施肥、除草,一天60塊錢,加上産業獎補、移民後期扶持,一年多收四、五萬元!”在園子打工的張廣仙樂呵呵地説,自己公婆身體不好,兩個孩子在上學,丈夫外出務工,生活常常捉襟見肘。“現在生活好了,家裏3畝多地流轉給公司,每畝地每年租金860元,收入年年有節余。”

  2011年6月,包括張廣仙在內的全村750名村民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第二批移民,從16公里外的油坊崗村,搬到鄒莊村的新房。利用移民試點項目資金,村裏和企業按景區標準打造果園,配套水路電,實施土地改良,架設滴灌設施。幾年過去,建成集採摘、住宿、餐飲于一體的生態觀光園,就業機會也多了起來。

  “京都果園初衷是解決移民群眾就業和保護水源,現在這些目標都實現了。”買劍表示,目前園區獼猴桃每畝産量在1000公斤至1500公斤,500畝地全年的産值在200萬元至300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5月13日,習近平步行察看村容村貌,並到移民戶鄒新曾家中看望,同一家三代圍坐在一起聊家常。鄒新曾告訴總書記,搬到這裡後,除了種莊稼,還在村鎮就近打工,住房、醫療、小孩上學也都有保障。

  “人民就是江山,共産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習近平指出。

  “村裏遊客越來越多,7月6日,我的農家樂開張了,我一定要好好幹,讓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鄒新曾的兒子鄒會彥説。

  如今的鄒莊村,發展潛力滿滿:規模化養殖場、煙葉烘烤車間、標準化養殖小區……一項項因地制宜的特色産業和項目建設,鋪就了鄒莊村的致富路。

  “下一步,我們計劃把京都果園與附近張河村軟籽石榴基地、武店村生態農田體驗基地等具有示範效應的示範點,串珠成線,形成渠首大果園,打造集觀光、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渠首觀光帶,用全域旅遊促進鄉村振興,讓更多群眾享受到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淅川縣九重鎮黨委書記王志強表示。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