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論文都出國了”如何吸引高水準論文國內期刊首發
創新評價體系 吸引高水準論文國內期刊首發
◎本報記者 崔 爽
“好論文都出國了!”這個由來已久的問題在7月28日舉辦的第四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再次成為焦點。
“中國學者的很多重要研究成果都首選在海外著名期刊上發表,這也造成了一部分學者和一部分管理者對高影響因子的崇拜。”中國科學院院士、航空航太領域期刊分級目錄專家委員會主任胡海岩開門見山地坦陳,這是由於國內期刊影響力不足造成的。
與其單純呼籲科研人員把論文發在國內期刊上,在胡海岩看來,建立自己的期刊評價體系,尤其是按照不同的學科領域來建立相關的評價體系,是一條更好的路徑,也是國內學術共同體近年來一再呼籲的。
為了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品質可持續發展,在中國科協的統一部署下,部分優秀的全國學會發揮同行評議功能和相關研究機構作用,開始分領域發佈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建立全面、客觀反映期刊水準的評價標準。通過政策引導,推動高品質中國科技期刊與國外高水準期刊在科技評價中等效使用,吸引高水準論文在中國科技期刊首發。
胡海岩所在的中國航空學會就在這個框架下做了積極的探索。“我們試圖經過這樣的努力,形成一套標準科學、分類合理、規則公平、共識度比較廣泛的科技期刊的評價體系,推動國外和國內的優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具有等效的作用。”他説。
具體來看,學會成立專門的專家委員會,下設若干分委員會對不同的二級學科領域進行研究和評價,每個分委員會的專家不少於50名。經過廣泛聽取意見、評審委員會審定等多個環節,目錄由學會正式對外發佈。
胡海岩表示,希望通過新的評價結果的發佈來影響中國學術界,尤其是引導青年學者,關注什麼是優秀的期刊,為了這一目的,評審方案要足夠權威,評選過程要足夠公正和客觀。在參考文獻計量學提供的基礎數據的基礎上,更要綜合考量期刊是否體現了相關學術領域的發展前沿,發表的大部分論文是否具有足夠的學術創新性和影響,對學術信譽有問題或完全為了追求商業利益的期刊,要徹底予以否定。
在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田偉看來,中國航空學會從學術共同體視角開展期刊品質評價的新路徑,為改變單純以文獻引證指標評價成果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思路。
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科協與國際科技與醫學出版商協會、威立出版集團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頒發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優秀期刊、編輯、審稿人證書,上線了“建設一流期刊獻禮建黨百年”專題雲展覽。
(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