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英媒:“拋棄阿富汗”摧毀西方道德信譽

2021-07-13 17:08: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道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7月7日發表題為《軟弱的拜登正在摧毀西方的道德信譽》的文章,作者係該報防務版編輯科恩庫格林。文章認為,美國“拋棄阿富汗”是在為後世積蓄麻煩。全文摘編如下:

  1989年2月,最後一批蘇聯軍隊的撤離被稱為阿富汗命運的分水嶺時刻。當美國戰士最終抵達阿富汗東部的賈拉拉巴德時,他們像英雄一樣受到歡迎。為了慶祝,阿富汗方面安排了一場“馬背叼羊”比賽,以示對美國大使的敬意。

  就美國人而言,這些慶祝活動標誌著他們長期以來對阿富汗事務介入的終章。短短幾個月後,美國就停止了對這場衝突的所有有意義的介入,讓阿富汗人自謀生路。該國隨後陷入全面內戰,導致塔利班崛起為主導力量。

  今天,眼看著拜登政府有失體面地倉促結束美國對似乎永無休止的阿富汗悲劇的介入,很難不讓人有一種強烈的歷史重演感。

  美國提前兩個月撤離了位於喀布爾以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那裏曾是美國作戰行動的中心。這意味著美國在阿富汗軍事介入的結束。

  在拜登看來,他只是在兌現承諾,即結束華盛頓對阿富汗衝突20年的參與。

  鋻於美國參與阿富汗戰爭的代價據估計在1萬億至2萬億美元之間,並且有2442人陣亡、2萬多人受傷,拜登政府可以辯稱,美國在謀求給該國帶來穩定方面做得已經比分內更多。

  即便如此,美國決定一有機會就立刻止損的做法確實可能帶來如下後果,即華盛頓——正如它1989年所做的那樣——只不過是在為後世積蓄麻煩。

  通過讓阿富汗自生自滅,在過去20年裏支援美國領導的干預阿富汗行動的西方大國顯得軟弱和不可靠。

  西方在漫長而艱苦的阿富汗戰爭期間曾犯下錯誤,尤其是政客們在最終目標一事上發出的資訊頗為混雜。

  他們一開始説目的是防止該國成為恐怖組織的避風港。這一目標後來演化成了一系列撲朔迷離的、相互衝突的目標,從根除毒品貿易到保障女性受教育權等不一而足。即便如此,過去20年的成就是阿富汗向民主政治的轉變。

  拜登為了短期政治利益而犧牲這些收益是在進行一場豪賭。但是,鋻於阿富汗很可能會再一次成為恐怖組織藉以對西方發動新襲擊的避難所,這是拜登和美國人民可能會後悔的賭注。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