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共富觀察: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領跑浙江 余杭靠什麼?

2021-07-13 14:0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杭州7月12日電(柴燕菲 王逸飛 黃齡億)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讓浙江迎來了為推動共富提供省域範例的新歷史使命。其中在縣域共富層面,以“強縣模式”著稱的浙江有著諸多亮眼表現,杭州余杭就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存在。

  這個十餘年前還名不見經傳的地方,近年依靠發力數字經濟成為新晉“浙江經濟第一區”,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更是居國內區縣(市)首位。經濟總量“超常規”逆襲的同時,去年該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44117元,為浙江最高。

  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過程中,農村發展亦能同步同頻實現走在前列,余杭靠什麼?記者在當地調研了解到,放大鄉村差異化優勢、激發創新發展活力,實現共同富裕的“殊途同歸”成為余杭的鮮明特徵。在這裡,以特色産業帶動、數字文旅探索、基層治理賦能等為代表,市場、數字、機制等思維的運用,正向外界展示著鄉村發展的無限可能。

  市場思維:特色産業做強振興基礎

  “要在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上爭做示範,在率先實現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列,全力創建共同富裕示範先行區。”12日舉行的余杭區委十五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區委書記張振豐這樣闡釋余杭的目標。

  走在前列、示範先行,農村謂為關鍵,余杭也早有發力。

  擁有176個建制村,鄉村人口占比為27.4%的余杭,是杭州農村人口較多的區縣。在農村相較集中于當地西部的背景下,該區提出並實施“西部富美”戰略。其中,做強特色産業實現富民惠民成為重要內容。

  市場化的頂層設計導向下,余杭近年動作頻頻,如開展農村職業經理人試點,鼓勵發展創意農業、親子體驗等業態,實施共用農業品牌資源等。這讓傳統農業在當地鄉村迸發出不一樣的活力,也讓特色産業成為余杭鄉村通往共同富裕的強力助推器。

  今年的“618”電商購物節上,當地余杭街道永安村永安稻香小鎮出品的永安大米交出了一份出色成績單。借助多元行銷渠道,小鎮售出近25萬公斤大米。

  稻香小鎮的打造正是余杭以市場化、“農業+”思維做強特色産業的代表。負責小鎮建設和運營工作的永安村職業經理人劉松介紹,永安村有耕地面積8432畝,以往永久性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客觀屬性一度被認為是村子發展的限制,但2019年余杭區農業農村局和余杭街道共同建設了小鎮,讓“限制”變成了“優勢”。

  小鎮通過農戶土地流轉、專業化運作打造,以“以稻為核,多驅發展”為産業特色,種植有大米、茶葉等優質特色農産,在二産上有著各類加工企業,三産上有經營相對成熟的休閒農莊。在運營中,街道、運營團隊等在延伸大米産業鏈條、實現糧食産業轉型升級方面進行積極探索,還打通線上零售新渠道、實施大米産業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讓永安大米實現“名利雙收”。

  “現在給到農民的租金已由每畝七八百元增加到1500元。”劉松説。

  不僅是直接帶動,永安村村民沈金貴開了16年計程車,如今回到村裏利用自家農宅做起了民宿。“小鎮帶著村裏變化翻天覆地,民宿生意也跟著紅火了。現在每月都有幾千元收入。”

  在小鎮帶動下,永安村近三年村集體收入和村民每人平均收入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56.17%、17.83%。

  以特色産業的興旺夯實鄉村振興基礎,也是余杭百丈鎮的發展之道。

  一直以來,該鎮多個村莊主要靠毛竹支撐經濟發展,尤其以作坊式毛竹製品為主。在竹産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當地建設好竹意小鎮,結合文創産業風口,推動本地實體産業融合文創發展,讓村民通過老手藝端起了“新飯碗”。

  體現余杭念好市場化農村特色産業發展經的切口還有很多。該區農業農村局籌備組副組長陸霞舉例介紹,如余杭農村電商銷售額每年以20%以上的增幅增長,去年農産品電商銷售額12.2億元;再如該區打造的區域共用品牌“禹上田園”,已衍生出鸕鳥蜜梨、中泰竹笛等一批優勢特色産業,産品品牌溢價達10%。

  擁抱時代:數字文旅提速美麗經濟

  讓鄉村走好共富之路,余杭借力市場活力,也借力時代推力。在數字化成為社會各領域革新利器,同時鄉村旅遊帶來新機遇的背景下,數字文旅趨勢成為窺探當地鄉村發展理念的一扇窗。

  作為浙江數字經濟第一區,余杭數字經濟底蘊不可謂不深厚。一季度,該區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達382.4億元,增長19.1%,總量居杭州市首位。而余杭鄉村在時下發展中,也獲得著“近水樓臺”的便利。

  余杭徑山村四週群山環抱、風景秀麗。村裏有兩張“金名片”,一張是千年古剎“徑山萬壽禪寺”,另一張則是有“浙江省十大名茶”之稱的徑山茶。借上述稟賦,村內民宿、農家樂數量已超80戶。

  在鄉村文旅融合道路上,如何提升遊覽便利度,增加遊客體驗性是先天稟賦之外,拓展差異化發展空間的關鍵。這方面,徑山村把數字文旅作為了突破口。

  去年,該村實施了“雲上禪村”項目,推行一“碼”遊徑山,開發村級旅遊服務平臺等。徑山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俞榮華介紹,“以該平臺為支撐,我們推出‘徑山客’微信小程式,涵蓋景點介紹、民食民宿預定、交通導覽及網上商城等,讓遊客體驗感更佳。”

  在徑山禪茶第一村遊客服務中心,數字化的旅遊服務平臺大屏上滾動更新著景區介紹、交通導覽等資訊。不久後,依託“雲上禪村”,村裏可實現對遊客客源、時空行為、景區交通等要素進行分析,為旅遊管理和旅遊行銷提供決策支援。

  徑山村留香民宿主理人劉香説,在人們的印象裏,農村可能是臟亂差的,但走進徑山村會讓人眼前一亮。這些年村子被規劃得整齊、美觀、落錯有致,像是一個新建的村子,不僅茶葉能賣錢,風景也能賣錢了,遊客越來越多。“現在有了先進的智慧體驗,遊客也更願意留下來,更容易找到店家,我們做餐飲住宿的收入可以進一步增加。”

  去年,徑山村累計接待遊客超200萬人次,村集體收入達120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亦穩步增長。

  在鄉村旅遊發展相對集中的余杭鸕鳥鎮,數字文旅發揮的作用同樣明顯。

  鸕鳥是余杭唯一沒有工業園區的生態旅遊型鄉鎮。該鎮在“數智鸕鳥管理平臺”中打造了“數智旅遊”模組,實現全域景區旅遊産業情況、景區村莊運營、遊客圖譜等數據集中採集、分析、處理與協同應用;通過數據的集中採集分析,實現熱門景點人流實時監測、熱門餐飲便捷找等應用,讓政府調控更及時、商家行銷更智慧、遊客衣食住行更省心。

  鸕鳥鎮負責人稱,上半年該鎮旅遊接待量62萬人次,旅遊收入1.4億元,數字場景下的熱門景點分流、交通秩序協調、精準精確執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整體層面看,在加快建設全域美麗大花園的部署下,鄉村層面數字與文旅的結合助余杭去年吸引國內外遊客2323.4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84.19億元。

  “余杭要發揮數字化改革作為現代化建設和共同富裕‘船’和‘橋’的作用,推動共用數字紅利。”張振豐介紹,余杭還將實施“西部富美1355計劃”,包括在原有政策基礎上三年新增投入不少於50億元等。如此力度下,數字文旅帶來的共同富裕動力,有望更加強勁。

  制度賦能:鄉村善治凝聚共富合力

  看余杭,實現農村農民發展,不只有特色産業培育與數字文旅探索這樣的直接形式。間接層面,以善治推進鄉村和諧,亦築牢著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礎。

  “在新老村民的支援和配合下,青山村未來鄉村建設按下了快進鍵。”談起如今村莊的發展,青山村黨委書記林紅説。

  青山村是余杭“未來鄉村實驗區”試點村,早年這裡因種植原因污染了附近的龍塢水庫,人居環境受到影響。7年前,黃湖鎮政府、青山村與大自然保護協會等展開闔作。三年時間,通過設計水源地保護模式、制定林地科學管理方案等,青山村不僅實現環境“改頭換面”,還通過打造“融設計圖書館”等項目成為了知名的文藝村,吸引了包括外籍人士、留學歸國人員、設計師在內的50多人成為新村民。

  在新老村民匯聚、村莊轉型中,如何推動村民關係和睦、解決村莊發展遇到的問題?當地統戰部門在青山村成立了杭州首個村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分會青山同心薈。青山村委和青山同心薈建立起每月一次的民主協商會議機制。

  青山同心薈會長張海江説:“此前在民主協商會議中,我們相繼提出了設立垃圾回收站、推廣庭院堆肥等建議,得到了一一落實。”

  此外,青山村還推行“自然好鄰居”計劃。林紅介紹,該計劃創新村民貢獻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鼓勵村民利用閒置的資源為訪客提供餐飲、住宿等服務,分享村裏産業的增值收益。目前,民宿和農家樂合作經營農戶已超50戶,每戶年均可獲得2.5萬元的額外收入。

  距青山村10公里之外,小古城村“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村民民主議事制度早已聞名。

  “我們是共商共建共致富。”小古城村黨委書記林國榮介紹,多年來,小古城村遇到什麼事情,都是村幹部和村民在村裏的大樟樹下共商的,大家都是“有一説一”議民生。

  “比如在環境整治上,我們圍繞育山林、護溪河、退圍墻、拆輔房等開展了專題協商百餘次,拆除不雅觀建築26000余平方米,外立面整治18000余平方米。現在,商量的方式逐步轉移到線上,年輕人也加入了進來,建彩虹滑道、修健身綠道就是他們提的建議。”林國榮説。

  “圍墻整治後,村裏還幫助我們把輔房進行提升,改造成了農家樂。”位於小古城村錢三組“古城e鋪”的經營者施雪琴直言,“沒想到原本空閒在家的我也為家裏帶來了一份收入。”

  村民俞昌美向村裏申請了在家門口設置無人攤位。“現在來旅遊的人都誇村子漂亮。我在這裡售賣年糕片等小吃,一年能賺個四、五萬元。”

  治理賦能正讓余杭越來越多的鄉村凝聚起共富合力。目前該區已建立村(社)民主協商議事會350余個,網格議事小組1360個,實現民主協商工作全覆蓋。

  張振豐表示,余杭將健全黨建統領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基層治理體系和“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加快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上述故事是余杭的鄉村發展實踐,但又不是全部。這裡的高品質共富之路,雖是“千帆競渡”,但無一不表現出尊重民眾首創精神、讓各類要素在農村充分涌流的核心內涵,其也成為著余杭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先行區”的底氣所在。(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