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井岡山精神述評:信念的力量指引勝利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中國精神
信念的力量指引勝利——井岡山精神述評
新華社記者周瑋、高皓亮、賴星
井岡山八角樓前,一棵在石下萌芽紮根的楓樹竟把石頭撐開,歷經90余載風雨依然高大挺拔。
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裏,一盞紅軍在井岡山使用的油燈,映照中國共産黨人百年不變的初心與信念。
循著百年大黨的精神之源,讓我們聚焦中國共産黨精神譜係中這個重要的紅色坐標——井岡山,解讀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史密碼。
1927年,毛澤東引兵抵達井岡山茨坪,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星星之火。中國共産黨人在創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形成了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調研考察時指出,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信念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展廊上,一份90年前的入黨宣誓書引人注目:
“犧牲個人,言首泌蜜(嚴守秘密),階級鬥爭,努力革命,伏(服)從黨其(紀),永不叛黨。”1931年,井岡山老區貧苦農民賀頁朵在榨油坊昏暗的油燈下寫下誓詞。雖有不少別字,卻真實反映了一位農民黨員的忠誠與信仰。
一份誓詞,代代堅守。賀頁朵的兩個孫子先後參軍,其中一人在戰場上犧牲。犧牲前,他寫下家書:“現在我就要臨近戰鬥,在戰鬥中我一定要英勇殺敵……生為祖國人民而戰鬥,死為祖國人民而獻身。”
井岡山時期,近五萬名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支撐他們的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力量。
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
任歲月流轉,信仰如日月之恒。
在和平年代的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包括井岡山革命老區遂川縣珠溪村村支書鄒齊勝在內的全國1800多名黨員、幹部犧牲。
在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的危急關頭,全國3900多萬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近400名黨員、幹部為保衛人民生命健康獻出寶貴生命。
“百年大黨為什麼能永葆青春?最根本、最深刻的,是中國共産黨的理想信念。”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辛鳴説,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強大的理想信念,讓我們黨發揮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政治優勢。
道路
井岡山,被500多座大大小小的峰巒環繞。
曾經,這裡只有幾條羊腸小路穿過五大哨口,通往周邊各縣;如今,崇山峻嶺間,四車道盤山公路伸展蜿蜒,更有列車飛馳穿梭,飛機直航各地……
道路決定命運,歷史昭示未來。
在井岡山,中國共産黨人立足於中國革命現實,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緊密結合,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嶄新道路。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
弘揚井岡山精神,就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善於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
2017年2月,井岡山市正式宣佈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成為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脫貧之後的路怎麼走?井岡山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新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0中國旅遊百強縣……如今的井岡山,摘掉貧困縣帽子,戴上一頂頂新帽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像井岡山這樣的可喜變化,如星火燎原,在神州大地處處發生。
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新發展理念正指引各地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
奮鬥
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中寫道:“現在全軍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還缺少布。這樣冷了,許多士兵還是穿兩層單衣。好在苦慣了。而且什麼人都是一樣苦……”
“好在苦慣了”,平淡的語氣背後,是當時紅軍艱苦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是奮鬥精神的生動寫照。
為了打破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經濟封鎖,紅軍“從軍長到伙伕,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為解決食鹽緊缺的困難,廣大軍民把老房子的墻根土挖出來熬硝鹽;軍民還白手起家,創辦起紅軍被服廠、造幣廠、印刷廠……
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
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
神山村,這座昔日井岡山最偏遠的貧困村之一,如今變身網紅打卡鄉村旅遊點。全村開起了16家農家樂,80%的村民參與鄉村旅遊,每人平均年收入從4年前的不足3000元到超過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幾乎為零增至50多萬元。
“政府只能扶持我們,不能撫養我們,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村民彭夏英説。
村莊廣場上,一面由村民開懷大笑的照片組成的“笑臉墻”,生動定格了他們越來越紅火的好日子。
井岡山的新面貌可謂中國百年發展歷程的生動縮影。
從山河破碎到團結統一,從民不聊生到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到繁榮富強,從困惑徬徨到“四個自信”日益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黨領導人民曆盡艱難而初心不改、百折不撓,朝著奮鬥目標堅定前行。
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陳列著一隻陶罐,裏面裝的是已經發黑結晶的食鹽。
井岡山鬥爭時期,物資匱乏,尤其是食鹽和藥品。紅軍把繳獲的食鹽分給了村民,村民李尚發分到食鹽後捨不得吃保存下來,以備紅軍不時之需。1959年,老人將這罐珍藏了31年的食鹽捐給了博物館。
緊緊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重要法寶。這罐鹽正反映了當年紅軍與群眾“有鹽同鹹、無鹽同淡”同甘共苦的歷史,揭示了中國共産黨由弱到強並取得勝利的真正原因——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百年來,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規定,到“共産黨就是要奮鬥,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從“一定要關心群眾生活”的誓言,到“當好人民公僕”的號召;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宣示,到“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的勇毅,人民至上始終是我們黨堅定不移的價值追求。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在井岡山調研考察時説的這八個字,飽含期望、意蘊深遠。
對於中國共産黨來説,“人民”是接續奮鬥的永恒坐標。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體中國共産黨員,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歷史會見證,賡續偉大建黨精神,傳承不朽井岡山精神,中國共産黨帶領億萬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